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0页 |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2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2-17页 |
1.2.1 关联方交易舞弊相关文献综述 | 第12-14页 |
1.2.2 关联方交易审计相关文献综述 | 第14-15页 |
1.2.3 关联方交易审计失败相关文献综述 | 第15-16页 |
1.2.4 文献评述 | 第16-17页 |
1.3 研究方法与思路 | 第17-19页 |
1.3.1 研究方法 | 第17页 |
1.3.2 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1.3.3 研究框架 | 第18-19页 |
1.4 创新点 | 第19-20页 |
第2章 相关理论基础 | 第20-24页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第20-21页 |
2.1.1 关联方 | 第20页 |
2.1.2 关联方交易 | 第20-21页 |
2.1.3 审计失败 | 第21页 |
2.2 理论基础 | 第21-24页 |
2.2.1 风险导向审计理论 | 第21-22页 |
2.2.2 成本效益原则 | 第22-23页 |
2.2.3 理性经济人 | 第23-24页 |
第3章 立信所对~*ST国药关联方交易审计失败案例回顾 | 第24-31页 |
3.1 案例背景 | 第24-25页 |
3.2 关联方交易建立 | 第25-27页 |
3.2.1 关联双方介绍 | 第25-26页 |
3.2.2 关联关系的建立 | 第26-27页 |
3.3 经济后果与处罚 | 第27-31页 |
3.3.1 未披露的关联方交易 | 第27页 |
3.3.2 造成的经济后果及相关处罚 | 第27-29页 |
3.3.3 审计结果及相关处罚 | 第29-31页 |
第4章 立信所对~*ST国药关联方交易审计失败原因分析 | 第31-59页 |
4.1 注册会计师对关联方交易审计风险的识别与应对缺失 | 第31-49页 |
4.1.1 关联方舞弊风险因素的识别与评估不到位 | 第31-37页 |
4.1.2 关联方交易的舞弊风险应对不足 | 第37-42页 |
4.1.3 收入审计程序不到位 | 第42-49页 |
4.2 会计师事务所审计成本投入不足 | 第49-53页 |
4.2.1 审计成本投入不足降低了审计质量 | 第49-51页 |
4.2.2 审计过程中成本效益原则的滥用 | 第51页 |
4.2.3 多级复核投入不足且流于形式 | 第51-53页 |
4.3 监管机构的惩戒力度较弱且滞后 | 第53-55页 |
4.3.1 监管惩戒力度较弱 | 第53-55页 |
4.3.2 监管效力滞后 | 第55页 |
4.4 行业内部问题突出 | 第55-59页 |
4.4.1 独立性受损导致三方关系失衡 | 第55-57页 |
4.4.2 行业诚信体系不完善 | 第57-58页 |
4.4.3 以收入为主的评价体系问题 | 第58-59页 |
第5章 防范关联方交易审计失败的建议 | 第59-66页 |
5.1 注册会计师提高关联方交易舞弊风险识别与应对能力 | 第59-62页 |
5.1.1 重点关注关联方交易舞弊的动机 | 第59页 |
5.1.2 制定专门的关联方交易审计程序 | 第59-61页 |
5.1.3 关注关联交易内部控制并运用分析程序 | 第61-62页 |
5.2 会计师事务所加大审计成本投入 | 第62-63页 |
5.2.1 贯彻做强做大战略 | 第62页 |
5.2.2 优化审计项目组成员 | 第62-63页 |
5.2.3 优化项目成本管理并加强复核成本投入 | 第63页 |
5.3 监管机构全方位加强惩戒力度 | 第63-64页 |
5.3.1 加大对事务所和注会违法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 | 第63页 |
5.3.2 全面提升监管效力 | 第63-64页 |
5.4 行业内部进行全方位整治 | 第64-66页 |
5.4.1 加强制度建设和提高独立性事项管理能力 | 第64页 |
5.4.2 健全行业诚信体系 | 第64-65页 |
5.4.3 改进现有评价体系 | 第65-66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6-69页 |
6.1 结论 | 第66页 |
6.2 启示 | 第66-67页 |
6.3 研究不足与展望 | 第67-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3页 |
致谢 | 第73-75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