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航空、航天论文--航空论文--航空仪表、航空设备、飞行控制与导航论文--辅助设备论文--环境控制设备论文

机舱个人喷嘴通风系统对人体热舒适的影响研究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7页
1 绪论第12-29页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第12-13页
    1.2 座舱环境控制系统和主要参数控制要求第13-18页
        1.2.1 座船环境控制系统第13-16页
        1.2.2 主要参数的控制要求第16-18页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8-25页
        1.3.1 座舱换热研究第18-19页
        1.3.2 污染物扩散研究第19-23页
        1.3.3 热舒适研究第23-25页
        1.3.4 总结与评价第25页
    1.4 本文的研究目的和主要研究内容第25-27页
        1.4.1 研究目的第25-26页
        1.4.2 主要研究内容第26-27页
    1.5 论文的研究框架第27-29页
2 舱内热环境参数测试和热舒适问卷调研第29-53页
    2.1 舱内热环境测试及问卷设计第29-34页
        2.1.1 舱内热环境测试第29-31页
        2.1.2 舱内热环境问卷设计第31-33页
        2.1.3 调研问卷样本确定第33-34页
    2.2 飞行过程中舱内热环境参数测试结果分析第34-40页
        2.2.1 夏季第34-37页
        2.2.2 冬季第37-38页
        2.2.3 过渡季节第38-40页
        2.2.4 测试小结第40页
    2.3 巡航过程中舱内人体热舒适调研结果分析第40-51页
        2.3.1 航班信息统计第40-41页
        2.3.2 夏季调研结果分析第41-47页
        2.3.3 冬季调研结果分析第47-51页
    2.4 本章小结第51-53页
3 搭建三排座飞机模型舱实验平台第53-61页
    3.1 飞机模型舱搭建第53-56页
        3.1.1 飞机模型舱结构及设置第53-54页
        3.1.2 飞机模型舱的控制系统第54-56页
    3.2 实验测试任务第56-57页
    3.3 实验测试参数与仪器第57-60页
    3.4 本章小结第60-61页
4 个人通风喷嘴使用行为规律分析第61-73页
    4.1 引言第61页
    4.2 实验设计第61-65页
        4.2.1 受试者第62页
        4.2.2 实验工况第62-63页
        4.2.3 问卷的设计第63页
        4.2.4 实验仪器第63-64页
        4.2.5 实验步骤第64-65页
    4.4 实验结果分析和讨论第65-71页
        4.4.1 热感觉变化第65-66页
        4.4.2 气流感变化第66-68页
        4.4.3 喷嘴使用原因和调节角度第68-69页
        4.4.4 喷嘴使用率和开度第69-70页
        4.4.5 上座率对喷嘴开度影响检验分析第70-71页
    4.6 本章小结第71-73页
5 个人通风喷嘴射流衰减规律确定第73-89页
    5.1 引言第73-74页
    5.2 实验设计第74-76页
        5.2.1 测试参数和仪器第74页
        5.2.2 测试方法和测点布置第74-76页
        5.2.3 测试的工况第76页
    5.3 数据处理方法第76-80页
        5.3.1 射流的结构第77页
        5.3.2 射流运动特性第77-80页
        5.3.3 扩散角及紊流系数第80页
    5.4 实验结果的分析第80-87页
        5.4.1 速度的变化第80-83页
        5.4.2 衰减特征参数变化第83-85页
        5.4.3 轴心速度的无量纲衰减规律第85-86页
        5.4.4 讨论第86-87页
    5.5 本章小结第87-89页
6 个人通风喷嘴送风对人体热舒适影响的生理响应第89-143页
    6.1 引言第89-90页
    6.2 实验设计第90-96页
        6.2.1 受试者第90页
        6.2.2 实验工况第90-92页
        6.2.3 问卷的设计第92-93页
        6.2.4 测试的参数和仪器设备第93-94页
        6.2.5 实验步骤第94-96页
    6.3 实测热环境参数分析第96-101页
        6.3.1 舱内的热环境参数第96-97页
        6.3.2 喷嘴送风参数第97-101页
    6.4 等温送风实验结果分析第101-123页
        6.4.1 热感觉变化第101-108页
        6.4.2 气流感变化第108-116页
        6.4.3 生理参数第116-123页
    6.5 非等温送风实验结果分析第123-139页
        6.5.1 热感觉变化第123-128页
        6.5.2 气流感变化第128-134页
        6.5.3 生理参数第134-139页
    6.6 分析与讨论第139-141页
        6.6.1 皮肤温度与热感觉关系第139-140页
        6.6.2 热感觉与气流感关系第140-141页
    6.7 本章小结第141-143页
7 整体热感觉调节模型探索第143-161页
    7.1 引言第143-144页
    7.2 模型建立方法确定第144-147页
        7.2.1 主成分分析法第145-146页
        7.2.2 通径分析法第146-147页
    7.3 头部以下部位热感觉确定第147-150页
    7.4 两大部位热感觉间的相互作用第150-154页
        7.4.1 整体热感觉的回归分析第150-152页
        7.4.2 主要部位间的间接分析第152-154页
    7.5 整体热感觉预测模型的建立和讨论第154-159页
        7.5.1 热感觉的生理分析第154-156页
        7.5.2 模型的建立第156-157页
        7.5.3 模型讨论第157-159页
    7.6 模型的验证第159-160页
    7.7 本章小结第160-161页
8 结论与展望第161-165页
    8.1 结论第161-162页
    8.2 创新点第162-163页
    8.3 展望第163-165页
致谢第165-167页
参考文献第167-177页
附录第177-179页
    A.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第177页
    B.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与的主要重点、重大项目目录第177-178页
    C. 夏季调查问卷第178-179页
    D. 冬季调查问卷第179页

论文共17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入世后我国施工行业发展战略研究
下一篇:硫脲硫酸锌晶体成核特性、表面台阶形貌及其热、动力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