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酸性—氧化还原环境区地下水水文地球化学特征研究--以三江平原乌苏里江近岸为例
| 摘要 | 第4-6页 |
| abstract | 第6-8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5页 |
| 1.1 选题依据 | 第11-12页 |
| 1.2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20页 |
| 1.4 研究方案 | 第20-22页 |
| 1.5 样品采集与分析 | 第22-25页 |
|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 | 第25-37页 |
| 2.1 自然地理概况 | 第25-28页 |
| 2.2 地质与水文地质概况 | 第28-37页 |
| 第三章 水文地球化学组分特征及其分布规律 | 第37-55页 |
| 3.1 地下水化学组分特征 | 第37-40页 |
| 3.2 地下水化学组分变化规律 | 第40-47页 |
| 3.3 地下水离子来源分析 | 第47-50页 |
| 3.4 地下水氢氧稳定同位素分布特征 | 第50-54页 |
| 3.5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 第四章 地下水氧化还原特征 | 第55-68页 |
| 4.1 地下水氧化还原环境理论研究 | 第55-57页 |
| 4.2 研究区地下水氧化还原环境特征 | 第57-61页 |
| 4.3 氧化还原灵敏性物质 | 第61-66页 |
| 4.4 铁离子迁移能力的控制 | 第66-67页 |
| 4.5 本章小结 | 第67-68页 |
| 第五章 反向水文地球化学模拟 | 第68-84页 |
| 5.1 反向水文地球化学模拟理论基础 | 第68-69页 |
| 5.2 反向水文地球化学模拟计算流程 | 第69页 |
| 5.3 反向水文地球化学模拟条件的确定 | 第69-72页 |
| 5.4 矿物饱和指数特征 | 第72-73页 |
| 5.5 反向水文地球化学模拟结果 | 第73-83页 |
| 5.6 本章小结 | 第83-84页 |
|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 第84-87页 |
| 6.1 主要结论 | 第84-85页 |
| 6.2 研究不足 | 第85页 |
| 6.3 研究展望 | 第85-87页 |
| 参考文献 | 第87-93页 |
| 致谢 | 第93-95页 |
| 作者简介 | 第9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