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5页 |
1.1 课题背景 | 第10-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2.1 机房动力环境集中监控系统的发展 | 第12页 |
1.2.2 动力环境现状 | 第12-13页 |
1.3 课题来源和研究意义 | 第13页 |
1.4 本文主要工作及论文组织结构 | 第13-15页 |
1.4.1 本文主要工作 | 第13-14页 |
1.4.2 本文组织结构 | 第14-15页 |
第二章 动力环境监控系统总体架构 | 第15-24页 |
2.1 动力环境监控系统的结构 | 第15-18页 |
2.1.1 传统模式动力环境监控系统的架构(以基站为例) | 第15-16页 |
2.1.2 新型动力环境监控系统架构 | 第16-18页 |
2.2 动力环境监控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 | 第18-20页 |
2.2.1 现场监控单元FSU | 第18页 |
2.2.2 通信方式 | 第18-19页 |
2.2.3 集中监控中心SC | 第19-20页 |
2.3 监控对象 | 第20-21页 |
2.3.1 智能设备及其主要监控点 | 第20页 |
2.3.2 非智能设备及其主要监控点 | 第20页 |
2.3.3 传感器及其主要监控点 | 第20-21页 |
2.4 通信报文 | 第21-23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3-24页 |
第三章 动力环境监控系统的设计概述 | 第24-35页 |
3.1 操作系统 | 第24页 |
3.2 拨号协议 | 第24-27页 |
3.2.1 PPP拨号协议的特性 | 第24-25页 |
3.2.2 PPP协议帧格式 | 第25页 |
3.2.3 PPP协议的组成 | 第25-27页 |
3.3 通信协议 | 第27-33页 |
3.3.1 MQTT协议的特点 | 第28页 |
3.3.2 MQTT协议的结构 | 第28-29页 |
3.3.3 MQTT协议控制报文的格式 | 第29-33页 |
3.4 加密算法 | 第33-35页 |
第四章 动力环境监控系统现场监控单元(FSU) | 第35-47页 |
4.1 无线网络接入 | 第35-38页 |
4.1.1 拨号自适应 | 第35-36页 |
4.1.2 拨号原理 | 第36-37页 |
4.1.3 异常自恢复 | 第37页 |
4.1.4 拨号流程总结 | 第37-38页 |
4.2 嵌入式Linux操作系统的搭建 | 第38-43页 |
4.3 FSU端服务程序 | 第43-47页 |
4.3.1 程序结构 | 第43页 |
4.3.2 信息配置 | 第43-44页 |
4.3.3 数据交互 | 第44页 |
4.3.4 告警处理 | 第44-45页 |
4.3.5 远程调试 | 第45页 |
4.3.6 设备升级 | 第45-47页 |
第五章 动力环境监控系统监控中心 | 第47-53页 |
5.1 数据存储 | 第47-50页 |
5.1.1 MongoDB数据库 | 第47-48页 |
5.1.2 数据库存储内容 | 第48-50页 |
5.2 监控中心功能模块 | 第50-53页 |
5.2.1 用户管理模块 | 第50-51页 |
5.2.2 通信模块 | 第51-52页 |
5.2.3 数据处理模块 | 第52页 |
5.2.4 系统管理模块 | 第52-53页 |
第六章 系统的实现 | 第53-60页 |
6.1 加密验证机制的实现 | 第53页 |
6.2 数据库设计 | 第53-54页 |
6.2.1 地区信息 | 第53-54页 |
6.2.2 FSU信息 | 第54页 |
6.2.3 用户权限信息 | 第54页 |
6.2.4 用户操作信息 | 第54页 |
6.2.5 告警信息 | 第54页 |
6.2.6 数据信息 | 第54页 |
6.3 SC平台的实现 | 第54-60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0-61页 |
7.1 工作总结 | 第60页 |
7.2 进一步的工作 | 第60-61页 |
致谢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5页 |
详细摘要 | 第65-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