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7页 |
1.1 课题背景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1.3 课题来源和研究意义 | 第14-15页 |
1.4 本文所做工作及论文组织 | 第15-17页 |
1.4.1 本文主要工作 | 第15-16页 |
1.4.2 本文组织结构 | 第16-17页 |
第二章 PLC编程及语言转换相关技术 | 第17-30页 |
2.1 PLC标准编程语言IEC61131-3 | 第17-21页 |
2.1.1 IEC61131-3 的基本内容 | 第17-20页 |
2.1.2 PLC的编程语言 | 第20-21页 |
2.2 结构化文本语言ST | 第21-25页 |
2.2.1 ST语言中的变量和公共元素 | 第22页 |
2.2.2 ST语言中的数据类型 | 第22-23页 |
2.2.3 ST语句 | 第23-25页 |
2.3 高级语言转换相关技术 | 第25-27页 |
2.3.1 语言转换的概念 | 第25页 |
2.3.2 词法分析技术(Lexical analyzer) | 第25-26页 |
2.3.3 语法分析技术(Syntax analyzer) | 第26-27页 |
2.3.4 语言转换映射原则 | 第27页 |
2.4 高级语言间转换方法的相关研究 | 第27-29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第三章 ST语言向C语言的转换算法 | 第30-46页 |
3.1 算法的设计思想 | 第30-32页 |
3.2 词法分析算法的设计与实现 | 第32-35页 |
3.2.1 词法分析算法思想 | 第32页 |
3.2.2 ANst→c方法(ST语言到C语言的单词映射算法) | 第32-33页 |
3.2.3 ST语言单词识别 | 第33-35页 |
3.3 核心转换算法的设计与实现 | 第35-38页 |
3.3.1 核心转换算法设计 | 第35页 |
3.3.2 语法分析方法 | 第35-37页 |
3.3.3 核心算法的实现 | 第37-38页 |
3.4 基于控制流分析技术的转换算法实现 | 第38-39页 |
3.5 C语言代码生成 | 第39-40页 |
3.6 转换算法实现细节 | 第40-45页 |
3.6.1 数据类型的转换 | 第40-41页 |
3.6.2 功能块的转换(FB:function block) | 第41-44页 |
3.6.3 数组类型的转换 | 第44-45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第四章 ST到C语言的转换算法的性能分析 | 第46-53页 |
4.1 转换算法的正确性证明 | 第46-49页 |
4.2 转换器的自动化程度 | 第49-50页 |
4.3 源代码的膨胀率 | 第50-51页 |
4.4 目标代码的可读性和可维护性 | 第51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1-53页 |
第五章 ST语言编程软件平台的设计 | 第53-58页 |
5.1 系统总体设计 | 第53页 |
5.2 ST语言编辑器的设计 | 第53-54页 |
5.3 ST编程平台软件界面的设计 | 第54-58页 |
5.3.1 程序设计器 | 第55-56页 |
5.3.2 项目资源管理器 | 第56-57页 |
5.3.3 错误列表窗口 | 第57-58页 |
第六章 系统运行效果 | 第58-68页 |
6.1 斐波那契查找算法 | 第58-61页 |
6.2 求最短路径(Dijkstra算法) | 第61-64页 |
6.3 堆排序算法 | 第64-68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8-70页 |
7.1 工作总结 | 第68-69页 |
7.2 展望 | 第69-70页 |
致谢 | 第70-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5页 |
附录 | 第75-76页 |
详细摘要 | 第76-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