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冶金工业论文--炼钢论文--其他黑色金属冶炼论文--炼锰论文

氮化锰制取机理及工艺研究

中文摘要第4-5页
英文摘要第5页
1 绪论第9-11页
    1.1 课题的意义及现状第9-10页
    1.2 研究内容第10-11页
2 国内外目前发展情况和文献综述第11-26页
    2.1 氮化的理论依据第11-12页
    2.2 氮化法生产氮化锰工艺方法第12-17页
        2.2.1 工艺装置第14-15页
        2.2.2 原料条件第15页
        2.2.3 操作要点第15-17页
        2.2.4 获得的最佳工艺参数第17页
    2.3 所用原料电解锰的发展历史及市场情况第17-18页
        2.3.1 行业介绍第17-18页
        2.3.2 市场回顾第18页
    2.4 锰的作用第18-24页
        2.4.1 锰在有色冶金中的作用第18-19页
        2.4.2 锰在炼钢炼铁中的作用第19-20页
        2.2.3 锰的化工用途第20-24页
    2.5 氮的用途第24-26页
        2.5.1 氮对双相不锈钢的影晌第24页
        2.5.2 氮气氛第24-25页
        2.5.3 渗氮第25-26页
3 电解锰粉的氮化机理第26-30页
    3.1 氮化过裎中的相变及物理化学反应第26-29页
        3.1.1 Mn-N相图第26-28页
        3.1.2 金属锰氮化热力学第28页
        3.1.3 渗氮试样的氧化反应热力学第28页
        3.1.4 渗氮系统的控制氧分压第28-29页
    3.2 氮化工艺参数设定第29-30页
4 试验方案的确定第30-33页
    4.1 试验要求第30页
    4.2 原材料的准备第30页
    4.3 试验设备及流程第30-33页
        4.3.1 氮气氮化法第30-31页
        4.3.2 氨气氮化法第31-33页
5 试验步骤及方法介绍第33-36页
    5.1 氮气氮化法制取氮化锰合金第33页
    5.2 氨气氮化法制取氮化锰合金第33-36页
        5.2.1 用活性氮代替气体氮第33-34页
        5.2.2 氨分解气氛的特点第34页
        5.2.3 实验方案的确定第34-35页
        5.2.4 实验步骤第35-36页
6 样品中含氮量的化学分析原理及方法第36-38页
    6.1 分析原理及方法提要第36页
    6.2 分析过程第36-37页
        6.2.1 比色指标溶液配制(奈氏指示液)第36页
        6.2.2 N2的测定第36-37页
    6.3 比色原理及比色计的使用第37-38页
        6.3.1 比色原理第37页
        6.3.2 使用步骤(722型光栅分光光度计)第37-38页
7 X射线结构分析第38-42页
    7.1 X射线的性质与本质第38页
    7.2 定性分析原理第38页
    7.3 卡片索引书第38-40页
    7.4 X射线衍射物相分析原理及方法第40-42页
        7.4.1 X射线衍射物相分析原理概述第40页
        7.4.2 方法第40-42页
8 结果与分析第42-51页
    8.1 氮气氮化法生产MnN试验结果分析第42-44页
        8.1.1 第一次试验结果及分析第42-43页
        8.1.2 第二次试验结果及分析第43-44页
    8.2 氨气氮化法生产MnN试验结果分析第44-47页
        8.2.1 第一次实验结果及分析第44-45页
        8.2.2 第二次实验结果及分析第45-47页
    8.3 氮化影响因素分析第47-49页
    8.4 氮气氮化和氨气氮化的异同探讨第49页
        8.4.1 不同之处第49页
        8.4.2 相同之处第49页
    8.5 存在的问题探讨第49-51页
9 物相结构分析第51-54页
    9.1 X射线物相结构分析第51-52页
    9.2 扫描电镜形貌分析第52-54页
10 氮化锰生产的技术经济效益分析第54-57页
    10.1 投资估算第54页
    10.2 产品的市场情况分析第54-55页
    10.3 经济效益估算与评价第55-56页
        10.3.1 基本设定第55页
        10.3.2 经济效益分析第55-56页
    10.4 技术效益分析第56-57页
11 结论第57-58页
致谢第58-59页
参考文献第59-61页
附录第61-65页

论文共6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多功能沥青路面养护车总体和上料机构设计与结构分析
下一篇:标准路网条件下的道路网密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