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26页 |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12-14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21页 |
1.2.1 水资源预测方法研究 | 第14-15页 |
1.2.2 城市化进程中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 | 第15-17页 |
1.2.3 流域水资源配置研究 | 第17-19页 |
1.2.4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 第19-21页 |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21-23页 |
1.4 特色与创新 | 第23-26页 |
第2章 相关理论和计算方法 | 第26-38页 |
2.1 水足迹理论 | 第26-30页 |
2.2 城市化相关理论 | 第30-34页 |
2.2.1 概念及特性 | 第30-31页 |
2.2.2 计算方法 | 第31-34页 |
2.3 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相关理论 | 第34-38页 |
2.3.1 概念及特性 | 第34-35页 |
2.3.2 评价方法 | 第35-38页 |
第3章 吉林省辽河流域区域概况 | 第38-68页 |
3.1 自然环境概况 | 第38-56页 |
3.1.1 地理位置 | 第38-39页 |
3.1.2 地质地貌 | 第39-42页 |
3.1.3 土壤植被 | 第42页 |
3.1.4 气候特征 | 第42-56页 |
3.2 土地利用变化 | 第56-59页 |
3.3 城市化进程现状 | 第59-64页 |
3.4 水环境概况 | 第64-65页 |
3.5 数据使用说明 | 第65-68页 |
第4章 吉林省辽河流域水足迹定量分析 | 第68-80页 |
4.1 辽河流域农产品单位虚拟水含量 | 第68-70页 |
4.2 辽河流域水足迹时序变化分析 | 第70-73页 |
4.3 辽河流域城乡居民膳食消费的水足迹特征 | 第73-75页 |
4.4 辽河流域各县(市)水足迹和水足迹强度时空变化 | 第75-77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77-80页 |
第5章 吉林省辽河流域水足迹时空差异特征及驱动因素分析 | 第80-122页 |
5.1 辽河流域水足迹时空格局的演变及驱动因素 | 第80-95页 |
5.1.1 辽河流域水足迹全局自相关 | 第80-82页 |
5.1.2 辽河流域水足迹局部自相关 | 第82-89页 |
5.1.3 局部流域水足迹时空差异条件变化分析 | 第89-90页 |
5.1.4 辽河流域总体水足迹差异驱动因素分析 | 第90-95页 |
5.2 辽河流域水足迹强度变化时空格局的演变特征及驱动因素 | 第95-119页 |
5.2.1 辽河流域水足迹强度全部空间自相关 | 第99-101页 |
5.2.2 辽河流域水足迹强度局部空间自相关 | 第101-107页 |
5.2.3 局部流域水足迹强度局部时空差异条件变化分析 | 第107-108页 |
5.2.4 辽河流域总体水足迹强度差异驱动因素分析 | 第108-118页 |
5.2.5 辽河流域分区管理 | 第118-119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119-122页 |
第6章 吉林省辽河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 | 第122-144页 |
6.1 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 | 第122-134页 |
6.1.1 构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 | 第122-123页 |
6.1.2 基于预测模型预测水足迹评价指数 | 第123-127页 |
6.1.3 基于支持向量机预测可更新水资源量 | 第127-130页 |
6.1.4 吉林省辽河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现状评价 | 第130-132页 |
6.1.5 吉林省辽河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预测评价 | 第132-133页 |
6.1.6 吉林省辽河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水平评价 | 第133-134页 |
6.2 流域水资源安全动态预警研究 | 第134-142页 |
6.2.1 物元分析法 | 第136-137页 |
6.2.2 预警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137-140页 |
6.2.3 结果与分析 | 第140-142页 |
6.3 本章小结 | 第142-144页 |
第7章 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水平与城市化效率耦合关系 | 第144-160页 |
7.1 构建指标体系 | 第145-146页 |
7.2 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水平时空分析 | 第146-148页 |
7.3 城市化效率时空分析 | 第148-153页 |
7.4 辽河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水平与城市化效率耦合关系 | 第153-157页 |
7.5 本章小结 | 第157-160页 |
第8章 基于多目标优化的吉林省辽河流域水资源优化配置 | 第160-176页 |
8.1 水资源优化配置的原则 | 第160页 |
8.2 水资源优化配置目标 | 第160-161页 |
8.3 吉林省辽河流域水资源优化配置模型的建立 | 第161-174页 |
8.3.1 水资源优化模型配制方法 | 第161-162页 |
8.3.2 流域子区的划分 | 第162页 |
8.3.3 决策变量 | 第162-163页 |
8.3.4 水资源配置决策模型的目标函数 | 第163-164页 |
8.3.5 水资源配置决策模型的约束条件 | 第164-166页 |
8.3.6 水资源配置决策模型的建立 | 第166页 |
8.3.7 水资源配置决策模型的求解 | 第166-170页 |
8.3.8 水资源配置决策模型结果 | 第170-174页 |
8.4 本章小结 | 第174-176页 |
第9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76-180页 |
9.1 结论 | 第176-178页 |
9.2 展望 | 第178-180页 |
参考文献 | 第180-194页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194-196页 |
致谢 | 第19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