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3-22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3-14页 |
1.2 非公路宽体矿用自卸车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 第14-17页 |
1.2.1 非公路宽体矿用自卸车的国外发展现状及趋势 | 第14-16页 |
1.2.2 非公路宽体矿用自卸车的国内发展现状及趋势 | 第16-17页 |
1.3 非公路宽体矿用自卸车的研究现状 | 第17-20页 |
1.3.1 矿用自卸车的研究现状 | 第17-19页 |
1.3.2 非公路宽体矿用自卸车车架的研究现状 | 第19-20页 |
1.4 本文的研究内容 | 第20-22页 |
第2章 车架与悬架的刚度匹配技术研究 | 第22-31页 |
2.1 悬架特性说明 | 第22-23页 |
2.2 前后悬架间的刚度匹配 | 第23-27页 |
2.2.1 弹簧载荷 | 第23-24页 |
2.2.2 前后悬架挠度的匹配 | 第24页 |
2.2.3 满载弧高 | 第24-25页 |
2.2.4 匹配计算 | 第25-27页 |
2.3 车架与悬架的刚度匹配 | 第27-30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第3章 车架失效问题的线性有限元分析 | 第31-60页 |
3.1 应力强度因子在车架失效问题中的应用 | 第31-33页 |
3.2 应力集中系数在结构改进优化中的应用 | 第33-36页 |
3.3 非公路宽体矿用自卸车车架基本载荷及载荷传递路径 | 第36-38页 |
3.3.1 车架载荷的分类 | 第36-37页 |
3.3.2 非公路宽体矿用自卸车承载机构及载荷传递路径 | 第37-38页 |
3.4 失效车架的有限元静态分析 | 第38-53页 |
3.4.1 几何模型的建立 | 第38-40页 |
3.4.2 悬架系统的模拟 | 第40-42页 |
3.4.3 载荷的施加 | 第42-44页 |
3.4.4 静态有限元分析结果 | 第44-53页 |
3.5 车架的改进分析及优化 | 第53-56页 |
3.6 车架的自由模态分析 | 第56-58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58-60页 |
第4章 基于多体动力学的车架仿真分析及动态应力研究 | 第60-84页 |
4.1 多体系统动力学理论 | 第60-69页 |
4.1.1 多刚体系统动力学研究方法 | 第60-62页 |
4.1.2 多柔体系统动力学研究方法 | 第62-63页 |
4.1.3 多刚体动力学基础理论 | 第63-69页 |
4.2 非公路宽体矿用自卸车动力学建模 | 第69-79页 |
4.2.1 主要零部件的模拟 | 第69-75页 |
4.2.2 整车各部件约束关系 | 第75页 |
4.2.3 轮胎参数的选择 | 第75-76页 |
4.2.4 路面的模拟 | 第76-78页 |
4.2.5 车架的柔性处理 | 第78-79页 |
4.3 仿真结果与分析 | 第79-83页 |
4.3.1 满载单边过突起路面工况 | 第80-81页 |
4.3.2 满载上下坡路面工况 | 第81-83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83-84页 |
第5章 整车关键技术的测试验证 | 第84-100页 |
5.1 测试设备 | 第84-86页 |
5.2 测试方案的确定 | 第86-90页 |
5.2.1 测试目的 | 第86页 |
5.2.2 测试对象 | 第86-87页 |
5.2.3 测点位置 | 第87-89页 |
5.2.4 测试方法 | 第89-90页 |
5.3 整车静态测试及有限元结果的验证 | 第90-93页 |
5.3.1 静态测试的工况 | 第90-91页 |
5.3.2 静态测试数据处理 | 第91-92页 |
5.3.3 静态测试结果与有限元分析结果的验证对比 | 第92-93页 |
5.4 整车动态测试及动力学仿真结果的验证 | 第93-99页 |
5.4.1 标准试验场地的动态测试及与动力学仿真结果的验证 | 第93-96页 |
5.4.2 矿区场地的动态测试工况及数据结果 | 第96-99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99-100页 |
第6章 车架结构的疲劳寿命预测 | 第100-114页 |
6.1 疲劳寿命分析的基本理论 | 第100-107页 |
6.1.1 载荷谱的提取与编制 | 第100页 |
6.1.2 材料的 S-N 曲线 | 第100-101页 |
6.1.3 雨流计数法 | 第101-105页 |
6.1.4 疲劳累积损伤理论 | 第105-107页 |
6.2 车架疲劳寿命分析结果 | 第107-113页 |
6.2.1 几何体的有限元分析结果的输入 | 第107页 |
6.2.2 材料 曲线的输入 | 第107-108页 |
6.2.3 载荷谱的输入 | 第108-111页 |
6.2.4 车架疲劳分析结果 | 第111-113页 |
6.3 本章小结 | 第113-114页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14-117页 |
7.1 主要工作及研究成果 | 第114-115页 |
7.2 主要创新点 | 第115-116页 |
7.3 研究展望 | 第116-117页 |
参考文献 | 第117-125页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125-126页 |
致谢 | 第12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