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12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4页 |
| ·引言 | 第12页 |
| ·我国斑潜蝇的种类与分布 | 第12-13页 |
| ·斑潜蝇的生物、生态学特征 | 第13-19页 |
| ·形态特征 | 第13-15页 |
| ·生活史 | 第15-16页 |
| ·成虫的习性与行为 | 第16-17页 |
| ·生态位 | 第17-18页 |
| ·危害特点 | 第18-19页 |
| ·斑潜蝇种间竞争研究进展 | 第19-20页 |
| ·国外斑潜蝇种间竞争研究进展 | 第19页 |
| ·国内斑潜蝇种间竞争研究进展 | 第19-20页 |
| ·斑潜蝇种间竞争影响因子的研究进展 | 第20-23页 |
| ·种间杂交和生殖干扰 | 第20页 |
| ·高致害性生物型 | 第20-21页 |
| ·天敌 | 第21页 |
| ·生态位 | 第21-22页 |
| ·寄主植物 | 第22页 |
| ·抗药性 | 第22-23页 |
| ·研究思路 | 第23-24页 |
|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23页 |
| ·研究内容 | 第23-24页 |
| 第二章 温度对美洲斑潜蝇和南美斑潜蝇种间竞争的影响 | 第24-29页 |
| ·材料和方法 | 第24-25页 |
| ·供试虫源 | 第24页 |
| ·供试材料和仪器 | 第24-25页 |
| ·试验方法 | 第25页 |
| ·数据分析 | 第25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25-27页 |
| ·温度对两种斑潜蝇生殖力的影响 | 第25-26页 |
| ·温度对两种斑潜蝇竞争力的影响 | 第26页 |
| ·竞争对生长发育的影响 | 第26-27页 |
| ·讨论 | 第27-29页 |
| 第三章 高温对美洲斑潜蝇和三叶斑潜蝇种间竞争的影响 | 第29-33页 |
| ·材料和方法 | 第29-30页 |
| ·供试昆虫 | 第29页 |
| ·供试材料和仪器 | 第29页 |
| ·试验方法 | 第29-30页 |
| ·数据分析 | 第30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30-31页 |
| ·讨论 | 第31-33页 |
| 第四章 三种斑潜蝇间的气味驱避反应 | 第33-40页 |
| ·材料和方法 | 第33-34页 |
| ·供试昆虫 | 第33页 |
| ·供试植物 | 第33页 |
| ·Y 型嗅觉仪及使用方法 | 第33-34页 |
| ·样品处理及方法 | 第34页 |
| ·数据分析 | 第34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34-38页 |
| ·美洲斑潜蝇和南美斑潜蝇对不同处理叶片的行为反应 | 第34-36页 |
| ·美洲斑潜蝇和三叶斑潜蝇对不同处理叶片的行为反应 | 第36-37页 |
| ·斑潜蝇雄虫对不同雌虫的行为反应 | 第37-38页 |
| ·讨论 | 第38-40页 |
| 第五章 美洲斑潜蝇和三叶斑潜蝇间生殖干扰的研究 | 第40-49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40-41页 |
| ·供试虫源 | 第40页 |
| ·供试寄主植物 | 第40-41页 |
| ·试验处理 | 第41页 |
| ·数据分析 | 第41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41-47页 |
| ·玻璃筒试验 | 第41-45页 |
| ·纱网笼试验 | 第45-46页 |
| ·三叶斑潜蝇和美洲斑潜蝇雄虫干扰能力比较 | 第46-47页 |
| ·总结与讨论 | 第47-49页 |
| 第六章 三叶斑潜蝇种群动态的调查 | 第49-57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49-50页 |
| ·调查地点 | 第49页 |
| ·寄主植物 | 第49页 |
| ·调查方法与标本采集 | 第49页 |
| ·标本鉴定 | 第49-50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50-54页 |
| ·2005 年三叶斑潜蝇疫情调查 | 第50页 |
| ·2006 年三叶斑潜蝇的种群动态 | 第50页 |
| ·2008 年三叶斑潜蝇的种群动态 | 第50-51页 |
| ·2009 年三叶斑潜蝇的种群动态 | 第51页 |
| ·2010 年海南省三亚市斑潜蝇的种群动态 | 第51-52页 |
| ·2011 年海南省斑潜蝇的种群动态 | 第52-54页 |
| ·总结与讨论 | 第54-57页 |
| 第七章 全文结论 | 第57-59页 |
| 参考文献 | 第59-69页 |
| 致谢 | 第69-70页 |
| 作者简历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