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区域规划论文--中国区域规划论文--农村乡镇规划论文

江南地区传统村落公共空间整合与重构研究--以高淳蒋山村为例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6-32页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和缘起第16-17页
        1.1.1 研究背景第16页
        1.1.2 课题缘起第16-17页
    1.2 课题研究对象的界定与研究目的第17-21页
        1.2.1 课题研究对象的界定及相关概念阐述第17-20页
        1.2.2 课题研究的意义与目的第20-21页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第21-28页
        1.3.1 关于传统村落的研究第21-24页
        1.3.2 关于公共空间的研究第24-26页
        1.3.3 关于传统村落公共空间更新策略的研究第26-28页
    1.4 课题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第28-30页
        1.4.1 课题研究内容第28页
        1.4.2 课题研究方法第28-30页
    1.5 论文研究框架第30-32页
第2章 江南地区传统村落公共空间的发展状况第32-44页
    2.1 江南地区传统村落的概况第32-34页
        2.1.1 江南地区的自然条件与历史区划第32页
        2.1.2 江南地区的人口组成与文化渊源第32-33页
        2.1.3 江南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第33页
        2.1.4 江南地区传统村落的分布现状第33-34页
    2.2 传统村落公共空间的影响因素第34-39页
        2.2.1 自然因素第34-36页
        2.2.2 文化因素第36-38页
        2.2.3 经济因素第38-39页
    2.3 江南地区传统村落公共空间的发展方向第39-41页
        2.3.1 传统村落公共空间发展面临的新形势第39-40页
        2.3.2 新形势下传统村落公共空间发展面临的问题第40-41页
        2.3.3 传统村落公共空间的发展趋势第41页
    2.4 本章小结第41-44页
第3章 传统村落公共空间的结构要素分析第44-70页
    3.1 传统村落公共空间的结构要素组成第44-47页
        3.1.1 组成要素的划分第44-45页
        3.1.2 要素的组合关系第45-47页
    3.2 村庄内部公共空间“斑块”分析第47-53页
        3.2.1“斑块”的要素组成第47页
        3.2.2 节点形态分析第47-53页
        3.2.3 公共空间中的“斑块”——节点空间的构成规律第53页
    3.3 村庄内部公共空间“廊道”分析第53-59页
        3.3.1“廊道”的定义与构成要素第53页
        3.3.2 街巷空间形态分析第53-58页
        3.3.3 水系空间形态分析第58页
        3.3.4 公共空间“廊道”的空间特色第58-59页
    3.4 公共空间“基质”分析第59-62页
        3.4.1 村庄内部公共空间“基质”分析第59-61页
        3.4.2 传统村落整体空间范围内的乡土景观分析第61-62页
    3.5 公共空间拓扑结构分析第62-68页
        3.5.1 传统村落公共空间拓扑网络分析第62-66页
        3.5.2 传统村落公共空间要素组合关系第66-67页
        3.5.3 传统村落公共空间的拓扑构成规律第67-68页
    3.6 本章小结第68-70页
第4章 传统村落公共空间更新案例解析第70-94页
    4.1 案例一:明月湾古村落第70-76页
        4.1.1 村庄基本情况第70页
        4.1.2 明月湾古村落公共空间更新解析第70-74页
        4.1.3 特色与启示第74-76页
    4.2 案例二:陆巷古村落第76-84页
        4.2.1 村庄基本情况第76-77页
        4.2.2 陆巷古村落公共空间更新解析第77-81页
        4.2.3 特色与启示第81-84页
    4.3 案例三:龙门古村落第84-91页
        4.3.1 村庄基本情况第84-85页
        4.3.2 龙门古村落公共空间更新解析第85-90页
        4.3.3 特色与启示第90-91页
    4.4 本章小结第91-94页
第5章 传统村落公共空间整合与重构的策略研究第94-122页
    5.1 传统村落公共空间整合与重构的总体思路第94-98页
        5.1.1 整合与重构的动因第94页
        5.1.2 整合与重构的理念第94-97页
        5.1.3 整合与重构的原则第97-98页
    5.2 江南地区传统村落公共空间整合与重构策略第98-110页
        5.2.1 公共空间节点的保护与发展第98-102页
        5.2.2 公共空间“廊道”的整治与优化第102-107页
        5.2.3 公共景观环境的治理与整合第107-108页
        5.2.4 公共空间结构“解构”与“建构”第108-109页
        5.2.5 公共空间整合与重构措施的实施策略第109-110页
    5.3 项目实践——南京市高淳区固城镇蒋山村公共空间整治规划第110-120页
        5.3.1 村庄基本情况第110-112页
        5.3.2 村庄公共空间现状评估第112-115页
        5.3.3 蒋山村公共空间提升策略第115-120页
    5.4 本章小结第120-122页
第6章 结论与后续研究第122-126页
    6.1 研究过程与行文逻辑第122页
    6.2 研究结论第122-124页
    6.3 后续研究第124-126页
参考文献第126-130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成果第130-132页
致谢第132页

论文共13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环境犯罪刑事责任研究
下一篇:基于商文化的郑州地区历史文化主题公园景观设计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