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园林规划与建设论文--各种类型园林论文

基于商文化的郑州地区历史文化主题公园景观设计探析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2-38页
    1.1 课题研究背景第12-20页
        1.1.1 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的时代背景第12页
        1.1.2 我国主题公园的发展背景第12-16页
        1.1.3 郑州地区发展背景第16-20页
    1.2 课题研究目的和研究价值第20-22页
        1.2.1 研究目的第20-21页
        1.2.2 研究价值第21-22页
    1.3 课题研究内容、创新点及研究方法第22-25页
        1.3.1 课题研究内容第22-23页
        1.3.2 课题创新点第23页
        1.3.3 课题研究方法第23-25页
    1.4 课题研究框架第25-26页
    1.5 相关概念解释第26-32页
        1.5.1 主题公园相关概念第26-27页
        1.5.2 历史文化主题公园相关概念第27-31页
        1.5.3 景观设计概念解释第31页
        1.5.4 符号学解释第31-32页
    1.6 国内外理论研究综述第32-38页
        1.6.1 国内研究综述第32-36页
        1.6.2 国外研究综述第36-38页
第2章 历史文化主题公园景观与地域文化第38-47页
    2.1 历史文化主题公园景观的内涵及特征第38-39页
        2.1.1 历史文化主题公园景观内涵第38页
        2.1.2 历史文化主题公园景观特性第38-39页
    2.2 对地域文化的解读第39-43页
        2.2.1 对“地域文化”一词概念的理解第39-40页
        2.2.2 对“地域文化”作用的理解第40-41页
        2.2.3 对“地域文化”与“景观设计”关系的理解第41-43页
    2.3 地域文化与历史文化主题公园景观融合关系的提出第43-45页
        2.3.1 历史文化主题公园应是基于地域文化产生的景观设计过程第43页
        2.3.2 地域文化对历史文化主题公园景观的价值第43-44页
        2.3.3 地域文化对历史文化主题公园景观的限定作用第44-45页
        2.3.4 历史文化主题公园景观对地域文化的意义第45页
    2.4 小结第45-47页
第3章 基于地域文化表达的历史文化主题公园景观设计分析第47-79页
    3.1 案例分析第47-67页
        3.1.1 西安大唐芙蓉园第47-59页
        3.1.2 开封清明上河园第59-64页
        3.1.3 杭州宋城第64-67页
    3.2 历史文化主题公园地域文化表达经验总结第67-70页
        3.2.1 历史文化主题的选择第67-68页
        3.2.2 文化表达载体的选择第68-69页
        3.2.3 文化表达方法的借鉴第69-70页
    3.3 郑州地区历史文化主题公园景观设计表达原则第70-78页
        3.3.1 一般性原则第71-73页
        3.3.2 特殊性原则第73-78页
    3.4 小结第78-79页
第4章 郑州地区商文化论述分析第79-91页
    4.1 郑州地区历史文化概述第79-80页
    4.2 商文化的地位和影响第80-82页
        4.2.1 郑州地区商文化属早商文化第80-81页
        4.2.2 商文化的政治经济影响力第81-82页
        4.2.3 商文化促进郑州地区现代经济发展第82页
    4.3 商文化主要载体第82-87页
        4.3.1 文化遗迹、遗址第83-85页
        4.3.2 文化遗物第85-87页
    4.4 郑州地区商文化继承保护现状第87-89页
        4.4.1 开发商文化资源受限,文化资源较少第87页
        4.4.2 商文化宣传不到位,文化影响力小第87-89页
        4.4.3 商文化缺乏文化认可第89页
    4.5 商文化对郑州地区的现实意义第89-90页
        4.5.1 郑州地区文化品牌意义第89页
        4.5.2 对实现郑州地区特色文化景观有战略意义第89-90页
    4.6 小结第90-91页
第5章 郑州商文化主题公园的设计应用第91-135页
    5.1 商文化符号的提炼和萃取第91-97页
        5.1.1 纹样提炼汇总第91-94页
        5.1.2 纹饰的艺术审美特征第94-97页
    5.2 纹样符号的景观价值及可行性分析第97-99页
        5.2.1 文化价值的体现第97-98页
        5.2.2 美学价值的体现第98页
        5.2.3 精神价值的体现第98-99页
    5.3 纹样符号的应用方法和手段第99-109页
        5.3.1 直接引用第99-101页
        5.3.2 纹样简化再造第101-108页
        5.3.3 纹样搭配创新第108-109页
    5.4 设计应用第109-134页
        5.4.1 总体规划第109-112页
        5.4.2 分区规划第112-113页
        5.4.3 景观要素设计第113-119页
        5.4.4 硬质景观设计第119-134页
    5.5 小结第134-135页
第6章 总结第135-137页
    6.1 结论第135页
        6.1.1 推动地域文化发展的重要性第135页
        6.1.2 促进传统与现代的融合的重要性第135页
        6.1.3 文化与经济的互动的重要性第135页
        6.1.4 局部与整体的共同发展的重要性第135页
    6.2 给今后城市景观发展的建议第135-137页
        6.2.1 历史文化在城市景观发展中不可忽视第135-136页
        6.2.2 文化符号对文化传播的作用不可忽视第136-137页
参考文献第137-143页
攻读学位期间成果第143-144页
致谢第144页

论文共14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江南地区传统村落公共空间整合与重构研究--以高淳蒋山村为例
下一篇:管壳式换热器沸腾换热实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