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一、相关案例介绍与分析 | 第7-9页 |
(一) 基本案情介绍 | 第7页 |
(二) 案件争议焦点 | 第7-9页 |
二、特定关系人的界定及相关法理分析 | 第9-15页 |
(一) 特定关系人的含义 | 第9-12页 |
1、特定关系人的概念 | 第9页 |
2、特定关系人的范围 | 第9-11页 |
3、相关概念之比较 | 第11-12页 |
(二) 相关法理分析 | 第12-15页 |
1、共犯与身份的一般理论 | 第12页 |
2、特定关系人能否构成受贿罪的共同实行犯 | 第12-15页 |
三、特定关系人与国家工作人员共同受贿的认定和处罚 | 第15-22页 |
(一) 特定关系人与国家工作人员共同受贿的认定 | 第15-18页 |
1、主观要件的认定 | 第15-17页 |
2、客观要件的认定 | 第17-18页 |
(二) 特定关系人与国家工作人员共同受贿罪的处罚 | 第18-22页 |
1、主从犯的认定 | 第19-20页 |
2、共同受贿犯罪数额的认定 | 第20-22页 |
四、我国特定关系人与国家工作人员共同受贿犯罪法律规定的不足 | 第22-24页 |
(一) 对特定关系人的范围和内涵规定不明确 | 第22页 |
(二) 特定关系人与国家工作人员“通谋”规定过窄 | 第22-23页 |
(三) 对国家工作人员“授意”规定不明确 | 第23-24页 |
五、完善我国特定关系人与国家工作人员共同受贿犯罪法律的对策 | 第24-30页 |
(一) 明确“特定关系人”的范围和内涵 | 第24-26页 |
(二) 明确特定关系人与国家工作人员“通谋”的认定 | 第26-28页 |
1、可以认定为通谋的情形 | 第26-27页 |
2、不宜认定为“通谋”的情形 | 第27页 |
3、关于“通谋”认定程度的把握 | 第27-28页 |
(三) 明确国家工作人员“授意”的认定 | 第28-30页 |
结语 | 第30-31页 |
参考文献 | 第31-33页 |
致谢 | 第3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