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8-10页 |
Abstract | 第10-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31页 |
一、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2-17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12-16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6-17页 |
二、研究方法与研究目的 | 第17-19页 |
(一)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二)研究目的 | 第18-19页 |
三、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第19-27页 |
(一)境外研究综述 | 第19-22页 |
(二)国内研究综述 | 第22-26页 |
(三)文献研究述评 | 第26-27页 |
四、研究的创新之处与不足 | 第27-28页 |
(一)研究的创新之处 | 第27-28页 |
(二)研究的不足之处 | 第28页 |
五、研究思路与研究内容 | 第28-31页 |
(一)研究的思路 | 第28页 |
(二)研究的内容 | 第28-31页 |
第二章 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风险防范机制的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 第31-44页 |
一、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风险防范机制的相关概念 | 第31-35页 |
(一)居家养老服务 | 第31页 |
(二)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 | 第31-32页 |
(三)风险 | 第32-34页 |
(四)机制 | 第34-35页 |
(五)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的风险防范机制 | 第35页 |
二、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风险防范机制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35-44页 |
(一)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的主体关系特征:委托——代理理论 | 第35-36页 |
(二)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的风险管理理念:风险管理理论 | 第36-38页 |
(三)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的社会化趋势:新公共管理理论 | 第38-40页 |
(四)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的多元化特征:福利多元主义理论 | 第40-41页 |
(五)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的组织形态特征:交易成本理论 | 第41-44页 |
第三章 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风险防范的实证考察:以C市W区为例 | 第44-63页 |
一、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的背景 | 第44-47页 |
(一)人口老龄化加速、养老任务繁重 | 第44-46页 |
(二)社会组织的兴起和发展 | 第46-47页 |
(三)政府的政策支持与导向 | 第47页 |
二、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的现存模式及风险 | 第47-51页 |
(一)依附性非竞争(形式性)购买模式及风险 | 第48-49页 |
(二)独立性非竞争(委托性)购买模式及风险 | 第49-50页 |
(三)独立性竞争(契约化)购买模式及风险 | 第50-51页 |
三、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中三元主体的运行机制 | 第51-55页 |
(一)市场:“互联网+”居家养养老服务的运行机制 | 第51-52页 |
(二)社会:社会组织供给居家养老服务的运行机制 | 第52-54页 |
(三)政府: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的运行机制 | 第54-55页 |
四、政府两次购买居家养老服务的情况比较与分析 | 第55-61页 |
(一)昙花一现:政府第一次购买居家养老服务 | 第55-57页 |
(二)前车之鉴:政府第二次购买居家养老服务 | 第57-61页 |
五、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风险防范的主要成效 | 第61-63页 |
(一)增加了失业人员就业机会,降低了社会不稳定的风险 | 第61页 |
(二)减轻了政府在养老方面的压力与投入成本 | 第61页 |
(三)提高了老年人的生活水平与质量,缓解了老龄化风险 | 第61-62页 |
(四)培育了公民社会与社会组织的发展 | 第62页 |
(五)推动了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与创新国家治理体系 | 第62-63页 |
第四章 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的主要风险表现 | 第63-85页 |
一、内卷化风险:居家养老服务发展的瓶颈 | 第63-69页 |
(一)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的“形式化”:“自利性”扩张 | 第64页 |
(二)社会组织行为“策略化”:“跑项目”目标 | 第64-66页 |
(三)社会组织的公信力不足:民众认可度低 | 第66-68页 |
(四)人才流失率较高:专业服务能力不足 | 第68-69页 |
二、行政化风险:权力与资源的双重控制 | 第69-71页 |
(一)过度依赖政府资源:社会组织的行政化倾向 | 第69-70页 |
(二)政府指标与目标压制:压力型体制膨胀 | 第70-71页 |
(三)政府职能转变异化:行政权力的“延伸” | 第71页 |
三、合谋化风险:三元主体互动中的“利益媾同” | 第71-79页 |
(一)寻租腐败风险 | 第71-73页 |
(二)监督评估缺失风险 | 第73-77页 |
(三)道德诚信丧失风险 | 第77-79页 |
四、趋同化风险:压力型体制下的三种“内生模式” | 第79-82页 |
(一)强制性趋同模式风险 | 第80-81页 |
(二)模仿性趋同模式风险 | 第81-82页 |
(三)规范化趋同模式风险 | 第82页 |
五、碎片化风险:社会组织间及政府部门间的资源分散 | 第82-85页 |
(一)政府部门信息碎片化 | 第82-83页 |
(二)社会组织管理碎片化 | 第83-84页 |
(三)服务方式及流程碎片化 | 第84-85页 |
第五章 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的风险生成根源 | 第85-99页 |
一、委托——代理困境 | 第85-88页 |
(一)服务购买中的主体责任困境 | 第86-87页 |
(二)行动主体间的关系定位模糊 | 第87页 |
(三)终端代理人的服务能力不足 | 第87-88页 |
二、信息不完全和不对称 | 第88-91页 |
(一)“劣币驱良”现象:政府与社会组织间的信息不对称 | 第88-89页 |
(二)认可度及接受度低:民众与社会组织间的信息不对称 | 第89-90页 |
(三)政府的公信力降低:政府与社会公民间的信息不对称 | 第90-91页 |
三、制度设计缺陷 | 第91-95页 |
(一)立法滞缓:制度建设中的法律规制缺失 | 第91-92页 |
(二)角色冲突:服务购买中的监督评估漏洞 | 第92-93页 |
(三)公心不足:制度设计中的激励约束缺失 | 第93-95页 |
四、交易成本模糊 | 第95-97页 |
(一)竞争性购买未必节约成本 | 第95-96页 |
(二)其他交易成本的不确定性 | 第96页 |
(三)难以合理界定的交易成本 | 第96-97页 |
五、整体性治理意识欠缺 | 第97-99页 |
(一)利益分割:居家养老服务购买中政策缺乏整体性 | 第97-98页 |
(二)信息孤岛:不同组织类型间获取信息资源的困境 | 第98页 |
(三)部门壁垒:沟通协调困难降低服务购买整体效率 | 第98-99页 |
第六章 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的风险防范机制构建 | 第99-111页 |
一、构建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风险防范机制的总体思路 | 第99-103页 |
(一)利益调适:理顺服务购买中的多元主体关系 | 第99-100页 |
(二)厘清边界:明晰服务购买中的政社职能关系 | 第100-101页 |
(三)去行政化:理性配置服务购买中的权力资源 | 第101-102页 |
(四)信守契约:优化服务购买中的委托代理关系 | 第102页 |
(五)资源整合:创建服务购买中的信息共享平台 | 第102-103页 |
二、构建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风险防范机制的具体措施 | 第103-111页 |
(一)构建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的信息沟通机制 | 第103-104页 |
(二)构建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的监督评估机制 | 第104-105页 |
(三)构建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的激励约束机制 | 第105-108页 |
(四)构建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的风险分担机制 | 第108-109页 |
(五)构建居家养老服务规范适用的法律法规制度 | 第109-111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111-112页 |
参考文献 | 第112-119页 |
附录 | 第119-126页 |
致谢 | 第126-128页 |
在学期间的科研情况 | 第12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