蓄热式轧钢加热炉热工特性及节能降耗研究
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9-18页 |
1.1 钢铁生产及轧制能耗概况 | 第9-11页 |
1.2 蓄热式加热炉概述 | 第11-14页 |
1.2.1 蓄热式燃烧技术及其发展 | 第11页 |
1.2.2 蓄热式燃烧技术的原理及特点 | 第11-14页 |
1.3 黑体强化辐射换热技术的提出与应用 | 第14-16页 |
1.4 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意义 | 第16-18页 |
2 蓄热式加热炉强化炉内辐射换热的分析 | 第18-27页 |
2.1 热辐射的概念及规律 | 第18-21页 |
2.2 加热炉炉内辐射换热过程分析 | 第21-24页 |
2.2.1 蓄热式加热炉炉内综合换热过程 | 第21-22页 |
2.2.2 炉气与炉体内表面间的辐射换热 | 第22-23页 |
2.2.3 炉体内表面与钢坯表面间的辐射换热 | 第23页 |
2.2.4 钢坯综合辐射换热 | 第23-24页 |
2.3 黑体强化炉内辐射换热技术的原理与特点 | 第24-26页 |
2.3.1 黑体强化炉内辐射换热技术的原理 | 第24-25页 |
2.3.2 黑体技术在蓄热式加热炉上的应用 | 第25-26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3 蓄热式加热炉炉温分布数值模拟 | 第27-45页 |
3.1 数学模型 | 第27-33页 |
3.1.1 基本控制方程 | 第27-29页 |
3.1.2 湍流模型 | 第29-30页 |
3.1.3 燃烧反应和组分输运模型 | 第30-31页 |
3.1.4 热辐射模型 | 第31-32页 |
3.1.5 NO_x生成模型 | 第32-33页 |
3.2 加热炉物理模型与网格划分 | 第33-35页 |
3.2.1 物理模型 | 第33-34页 |
3.2.2 网格划分 | 第34-35页 |
3.3 加热炉模拟的计算设置 | 第35-37页 |
3.3.1 模型的简化与基本假设 | 第35-36页 |
3.3.2 数学模型选择 | 第36页 |
3.3.3 求解设置 | 第36页 |
3.3.4 边界条件 | 第36-37页 |
3.4 加热炉温度场模拟结果分析 | 第37-43页 |
3.4.1 加热炉炉膛截面上的温度分布 | 第37-40页 |
3.4.2 加热炉炉膛轴线上的温度分布 | 第40-43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3-45页 |
4 蓄热式加热炉热平衡测算 | 第45-62页 |
4.1 热平衡测试算方案 | 第45-54页 |
4.1.1 热平衡测算内容 | 第45-52页 |
4.1.2 实际测试数据的影响 | 第52-53页 |
4.1.3 测试目的和对象 | 第53-54页 |
4.1.4 黑体元件与安装 | 第54页 |
4.2 热平衡测试结果 | 第54-58页 |
4.2.1 热工参数测试结果 | 第54-56页 |
4.2.2 热平衡表 | 第56-57页 |
4.2.3 主要技术指标 | 第57-58页 |
4.3 热平衡结果分析 | 第58-61页 |
4.3.1 现场测试结果分析 | 第58-59页 |
4.3.2 热平衡计算结果分析 | 第59-60页 |
4.3.3 节能效果分析 | 第60-61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5 结论 | 第62-63页 |
致谢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8页 |
附录 硕士研究生学习阶段发表论文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