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世界各国文化与文化事业论文--中国论文--地方文化与文化事业论文

川西地区汉族传统古村落空间形态与文化艺术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1.绪论第8-20页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8-9页
        1.1.1 研究的缘由第8页
        1.1.2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8-9页
    1.2 概念阐述与研究范围第9-12页
        1.2.1 相关概念阐述第9-11页
        1.2.2 研究对象与内容第11-12页
    1.3 研究现状第12-15页
        1.3.1 国外研究现状第12-13页
        1.3.2 国内研究现状第13-15页
    1.4 研究方法与内容框架第15-18页
        1.4.1 研究方法第15-18页
        1.4.2 内容框架第18页
    1.5 小结第18-20页
2.川西地区汉族古村落概况第20-32页
    2.1 自然地理环境概况第20-22页
        2.1.1 自然地理及气候环境第20-21页
        2.1.2 村落组团及交通第21-22页
    2.2 政治、经济与人口变迁第22-24页
        2.2.1 政治因素与人口变迁第22-23页
        2.2.2 经济因素与人口变迁第23-24页
    2.3 蜀文化及地域特色第24-25页
        2.3.1 文化底蕴及农业文明第24-25页
        2.3.2 生活习惯与民族习俗第25页
    2.4“茶马古道”及“川盐古道”历史综述第25-29页
        2.4.1 古代贸易通道及重点城镇第25-26页
        2.4.2“茶马古道”与“川盐古道”的历史文化第26-29页
    2.5 小结第29-32页
3.川西地区汉族古村落的空间形态第32-70页
    3.1 川西地区汉族古村落聚落空间第32-41页
        3.1.1 聚落历史演变第32-34页
        3.1.2 聚落与传统风水观第34-37页
        3.1.3 聚落平面空间类型第37-40页
        3.1.4 聚落竖向空间分析第40-41页
        3.1.5 聚落空间与街巷空间的关系第41页
    3.2 川西地区汉族古村落街巷空间第41-55页
        3.2.1 街巷空间分类第45-49页
        3.2.2 街巷界面与尺度第49-53页
        3.2.3 街巷节点第53-55页
        3.2.4 街巷空间与院落空间的关系第55页
    3.3 川西地区汉族古村落院落空间第55-59页
        3.3.1 院落空间布局形态第56-57页
        3.3.2 传统伦理观与院落空间第57-58页
        3.3.3 精神信仰与院落空间第58页
        3.3.4 文化交流与院落空间第58-59页
        3.3.5 院落空间与建筑空间的关系第59页
    3.4 川西地区汉族古村落建筑空间第59-69页
        3.4.1 传统建筑历史概述第59-62页
        3.4.2 建筑空间形态分析第62-65页
        3.4.3 建筑结构及建筑装饰第65-69页
    3.5 小结第69-70页
4.川西地区汉族传统古村落中的文化艺术第70-76页
    4.1 川西地区汉族古村落的商业文化第70-71页
        4.1.1 商业经济文化史第70页
        4.1.2 商业文化与公共空间第70-71页
    4.2 川西地区汉族古村落的建筑文化第71-73页
        4.2.1 建筑文化与外来文化第71-72页
        4.2.2 建筑装饰与精神文化第72-73页
    4.3 川西地区汉族古村落的自然文化第73-74页
        4.3.1 自然文化与空间格局第73页
        4.3.2 自然文化与景观环境第73-74页
    4.4 小结第74-76页
5. 川西地区汉族传统古村落的保护与传承第76-88页
    5.1 川西汉族传统古村落的保护措施第76-77页
        5.1.1 有关法律条文措施第76页
        5.1.2 保护现状以及面临的问题第76-77页
    5.2 保护与传承的意义第77-79页
        5.2.1 对川西地区汉族古村落的意义第77-79页
        5.2.2 在历史文脉传承中的思考第79页
    5.3 保护原则与方法第79-82页
        5.3.1 保护原则第79-80页
        5.3.2 保护方法第80-82页
    5.4 川西汉族古村落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传承第82-86页
        5.4.1 文脉传承——“记忆”第82-83页
        5.4.2 建筑传承——“空间”第83-86页
    5.5 小结第86-88页
6.结语第88-90页
致谢第90-92页
参考文献第92-94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第94页

论文共9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改进剩余收益法的新能源企业价值评估研究
下一篇:黔东南州岜扒村参与式规划实践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