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中国医学论文--中药学论文--中药药理学论文--中药实验药理论文

基于网络药理学的UCG及糖肾方的作用靶点预测及机制探讨

摘要第7-9页
Abstract第9-10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15页
    1.1 慢性肾功能衰竭第11页
    1.2 UCG复方概述第11-12页
    1.3 糖尿病肾病第12页
    1.4 糖肾方概述第12-13页
    1.5 网络药理学第13-14页
    1.6 小结第14-15页
第二章 UCG化学物质组学研究第15-26页
    2.1 材料与仪器第15-16页
        2.1.1 仪器与设备第15-16页
        2.1.2 药品与试剂第16页
    2.2 实验方法第16-17页
        2.2.1 供试品溶液制备第16页
        2.2.2 组方原药材供试品溶液制备第16页
        2.2.3 HPLC-TOF-MS定性分析第16页
        2.2.4 HPLC- IT-MSn定性分析第16-17页
    2.3 实验结果第17-25页
    2.4 结论第25-26页
第三章 UCG复方成分网络药理学研究第26-46页
    3.1 数据库及数据处理方法第26-29页
        3.1.1 构建中药成分靶点网络第26-27页
        3.1.2 构建慢性肾衰疾病靶点网络第27页
        3.1.3 构建慢性肾衰化学药靶点网络第27-28页
        3.1.4 中药成分、疾病、化学药靶标KEGG通路富集分析第28页
        3.1.5 构建―成分-靶点-通路‖拓扑网络第28-29页
    3.2 实验结果第29-33页
        3.2.1 UCG复方成分靶点预测结果第29页
        3.2.2 UCG复方成分通路分析结果第29-30页
        3.2.3 慢性肾衰疾病基因筛选结果第30-31页
        3.2.4 慢性肾衰疾病基因通路分析结果第31-32页
        3.2.5 治疗疾病相关化学药作用靶标结果第32-33页
        3.2.6 化学药作用靶标通路分析结果第33页
    3.3 分析与讨论第33-44页
        3.3.1 基于―靶点‖的复方成分-慢性肾衰疾病关联分析第33-34页
        3.3.2 基于―靶点‖的复方成分-化学药关联分析第34-36页
        3.3.3 基于―通路‖的复方成分-慢性肾衰疾病关联分析第36-37页
        3.3.4 基于―通路‖的复方成分-化学药关联分析第37页
        3.3.5 中药复方、疾病、化学药通路整合第37-44页
    3.4 本章小结第44-46页
第四章 糖肾方化学物质组学研究第46-56页
    4.1 材料与仪器第46页
        4.1.1 仪器与设备第46页
        4.1.2 药品与试剂第46页
    4.2 实验方法第46-47页
        4.2.1 供试品溶液制备第46页
        4.2.2 对照品制备方法第46页
        4.2.3 色谱条件第46-47页
        4.2.4 质谱条件第47页
    4.3 实验结果第47-55页
        4.3.1 色谱条件优化第47页
        4.3.2 供试品制备方法的建立第47-48页
        4.3.3 糖肾方化学成分鉴定第48-55页
    4.4 结论第55-56页
第五章 糖肾方网络药理学研究第56-67页
    5.1 数据库及数据处理方法第56-57页
        5.1.1 构建中药成分靶点网络第56页
        5.1.2 构建糖尿病肾病靶点网络第56页
        5.1.3 构建糖尿病肾病化学药靶点网络第56页
        5.1.4 中药成分预测靶点Gene Ontology(GO)分析第56-57页
        5.1.5 中药成分、疾病、化学药靶点相关性分析第57页
        5.1.6 糖肾方通路分析第57页
    5.2 结果及讨论第57-65页
        5.2.1 糖肾方成分靶点预测结果第57-58页
        5.2.2 糖尿病肾病基因筛选结果第58-59页
        5.2.3 治疗疾病相关化学药作用靶标结果第59-60页
        5.2.4 糖肾方成分GO注释结果第60-61页
        5.2.5 糖肾方-DN疾病靶点关联结果第61-62页
        5.2.6 糖肾方-化学药靶点关联结果第62-64页
        5.2.7 糖肾方通路分析结果第64-65页
    5.3 本章小结第65-67页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第67-69页
    6.1 总结第67页
    6.2 创新点第67页
    6.3 不足之处及展望第67-69页
参考文献第69-77页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第77-78页
致谢第78页

论文共7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苦参黄酮抑制血管新生活性成分的虚拟筛选
下一篇:斑蝥经光合细菌生物转化后化学成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