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22页 |
1.1 血管新生研究概况 | 第8-10页 |
1.2 苦参黄酮类成分研究概况 | 第10-20页 |
1.2.1 苦参黄酮化合物提取分离概况 | 第10-11页 |
1.2.2 苦参黄酮化合物结构及活性研究概况 | 第11-20页 |
1.3 分子对接研究现状 | 第20-22页 |
第二章 苦参黄酮抑制血管新生活性成分的虚拟筛选 | 第22-41页 |
2.1 前言 | 第22页 |
2.2 研究工具 | 第22-23页 |
2.2.1 操作软件 | 第22页 |
2.2.2 虚拟筛选数据来源 | 第22-23页 |
2.3 研究方法 | 第23-28页 |
2.3.1 与血管新生相关靶点的搜集和准备 | 第24-25页 |
2.3.2 苦参黄酮类化合物的搜集和准备 | 第25-26页 |
2.3.3 各靶点已上市小分子化合物的搜集和准备 | 第26页 |
2.3.4 配体分子与受体靶点对接参数及结果处理方法 | 第26页 |
2.3.5 对接结果的分析方法 | 第26-27页 |
2.3.6 验证对接参数可行的方法 | 第27-28页 |
2.4 结果与分析 | 第28-38页 |
2.4.1 对接结果 | 第28-32页 |
2.4.2 结果分析 | 第32-37页 |
2.4.3 可行性验证结果 | 第37-38页 |
2.5 讨论 | 第38-40页 |
2.6 结论 | 第40-41页 |
第三章 苦参黄酮化合物的分离 | 第41-60页 |
3.1 实验部分 | 第41-45页 |
3.1.1 实验仪器 | 第41-42页 |
3.1.2 实验材料 | 第42页 |
3.1.3 实验药材 | 第42页 |
3.1.4 实验方法和结果 | 第42-45页 |
3.2 化合物的结构解析 | 第45-52页 |
3.2.1 首次从苦参中分离得到的化合物 | 第45-46页 |
3.2.2 其他化合物 | 第46-52页 |
3.3 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 | 第52-59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3.4.1 问题与展望 | 第59-60页 |
第四章 苦参黄酮抑制斑马鱼血管新生的验证实验 | 第60-64页 |
4.1 实验材料 | 第60-61页 |
4.1.1 实验动物 | 第60页 |
4.1.2 斑马鱼的饲养 | 第60页 |
4.1.3 实验药品、试剂及主要仪器设备 | 第60-61页 |
4.1.4 药物母液及主要工作液配制 | 第61页 |
4.2 实验方法 | 第61-62页 |
4.2.1 斑马鱼胚胎准备 | 第61页 |
4.2.2 分组给药 | 第61页 |
4.2.3 指标观察及数据采集 | 第61-62页 |
4.3 实验结果 | 第62页 |
4.4 展望 | 第62-64页 |
全文总结与展望 | 第64-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76页 |
致谢 | 第76-77页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第77-78页 |
附录1 | 第78-82页 |
附录2 | 第82-9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