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8-10页 |
ABSTRACT | 第10-1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19页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2-14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18页 |
1.2.1 直流配电网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2.2 柔性直流配电网故障检测方法研究现状 | 第15-18页 |
1.3 论文的主要研究工作 | 第18-19页 |
第2章 基于S变换的单极故障选线方案 | 第19-38页 |
2.1 辐射状直流配电网拓扑 | 第19-24页 |
2.1.1 主网络拓扑 | 第19-20页 |
2.1.2 换流站拓扑 | 第20-24页 |
2.2 单极故障分析 | 第24-29页 |
2.2.1 单极故障时馈线暂态特性分析 | 第25-28页 |
2.2.2 单极故障时区段故障暂态特性分析 | 第28-29页 |
2.3 电流突变量特征频段分析 | 第29-31页 |
2.4 S变换基本原理 | 第31-34页 |
2.4.1 S变换简介及推导 | 第31-32页 |
2.4.2 离散S变换 | 第32-33页 |
2.4.3 S变换特征频段(STCFB) | 第33页 |
2.4.4 基于采样值原理的S变换暂态能量和 | 第33页 |
2.4.5 基于Pearson相关系数的S变换信号分析 | 第33-34页 |
2.4.6 S变换相角分析 | 第34页 |
2.5 单极故障选线方法 | 第34-37页 |
2.5.1 故障馈线选线方案 | 第34-35页 |
2.5.2 基于采样值的故障极识别判据 | 第35页 |
2.5.3 故障区段定位 | 第35页 |
2.5.4 选线流程 | 第35-37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第3章 辐射状柔性直流配电网双极故障保护方案 | 第38-48页 |
3.1 双极故障分析 | 第38-43页 |
3.1.1 双极故障概述 | 第38-40页 |
3.1.2 直流馈线电压电流突变量特征分析 | 第40-41页 |
3.1.3 直流分支线电压电流突变量特征分析 | 第41-42页 |
3.1.4 直流主馈线区段电流突变量特征分析 | 第42-43页 |
3.2 双极故障保护方案 | 第43-46页 |
3.2.1 保护装置配置方案 | 第43-44页 |
3.2.2 保护启动判据 | 第44页 |
3.2.3 分支线保护原理 | 第44-45页 |
3.2.4 主馈线保护原理 | 第45-46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46-48页 |
第4章 辐射状直流配电网选线与保护方法仿真分析 | 第48-68页 |
4.1 稳态运行仿真 | 第48-55页 |
4.1.1 直流配电网的空载运行 | 第48-49页 |
4.1.2 直流配电网带负荷启动控制 | 第49-53页 |
4.1.3 直流配电网切除负荷仿真 | 第53-55页 |
4.2 基于Pearson相关系数的选线方案仿真及分析 | 第55-59页 |
4.2.1 金属性故障仿真 | 第55-56页 |
4.2.2 其他影响因素仿真 | 第56-58页 |
4.2.3 极端情况下各方法比较分析 | 第58-59页 |
4.3 双极故障保护方案仿真及分析 | 第59-67页 |
4.3.1 分支线故障仿真 | 第59-62页 |
4.3.2 馈线故障仿真 | 第62-64页 |
4.3.3 影响因素仿真分析 | 第64-67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7-68页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8-70页 |
5.1 总结 | 第68-69页 |
5.2 展望 | 第69-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5页 |
致谢 | 第75-76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 | 第76-77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