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7-19页 |
·研究缘起 | 第7-8页 |
·理论背景——公共政策中社会批评理论的兴起 | 第7-8页 |
·现实背景——城市新贫困群体的出现和城市低保制度实施中的缺陷 | 第8页 |
·研究意义 | 第8-10页 |
·有利于拓宽社会保障制度的研究视野 | 第9页 |
·有利于丰富低保制度的研究范畴 | 第9-10页 |
·有利于推动对弱势群体的保护,营造正义的公共生活 | 第10页 |
·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10-14页 |
·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 第10-11页 |
·社会排斥与制度排斥 | 第11-12页 |
·公共政策与公共政策执行 | 第12-14页 |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第14-18页 |
·研究思路 | 第14-15页 |
·研究方法 | 第15-18页 |
·特色与创新之处 | 第18-19页 |
第2章 文献综述和研究视角 | 第19-26页 |
·文献综述 | 第19-22页 |
·关于城市低保制度的研究综述 | 第19-20页 |
·关于社会排斥的研究综述 | 第20-21页 |
·关于公共政策执行的研究综述 | 第21-22页 |
·研究视角 | 第22-26页 |
·研究视角的确立:从社会排斥到制度排斥 | 第23页 |
·研究范畴的确立:公共政策执行过程 | 第23-24页 |
·社会排斥与公共政策过程的结合研究 | 第24-26页 |
第3章 城市低保实践中制度排斥现象及原因分析 | 第26-55页 |
·L市城市低保制度实践现状 | 第26-29页 |
·L市城市低保制度实践现状 | 第26-27页 |
·L市城市低保申请程序 | 第27-29页 |
·L市城市低保实践中制度排斥现象 | 第29-44页 |
·资格审查中的排斥 | 第30-36页 |
·低保政策日常管理过程中的排斥 | 第36-41页 |
·制度排斥与"结构性暴力" | 第41-44页 |
·制度排斥原因探究——史密斯过程模型分析 | 第44-55页 |
·政策目标群体——低保对象分析 | 第46-47页 |
·理想化政策——低保政策的地方实践分析 | 第47-52页 |
·执行主体——地方、中央政府财政博弈分析 | 第52-53页 |
·政策执行环境——社会公共文化分析 | 第53-55页 |
第4章 理论思考与政策讨论 | 第55-64页 |
·基本结论 | 第55-56页 |
·对策讨论 | 第56-63页 |
·反制度排斥的理念基础:公正、权利和正义的社会环境 | 第56-59页 |
·反制度排斥的政策安排:制度本身的公正和程序正义 | 第59-61页 |
·反制度排斥的实施方式:优化执行机构工作方式 | 第61-62页 |
·反制度排斥的政策评估:完善低保制度评估 | 第62-63页 |
·不足和有待研究的问题 | 第63-64页 |
第5章 结语 | 第64-65页 |
附录A 访谈提纲 | 第65-66页 |
附录B 案例主要情况 | 第66-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1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第71-72页 |
致谢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