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道路工程论文--规划、勘测与设计论文--线路设计论文

山区高速公路线形对行车安全的影响评价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17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0-11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15页
        1.2.1 国外研究现状第11-12页
        1.2.2 国内研究现状第12-14页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小结第14-15页
    1.3 主要研究内容第15页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第15-17页
第二章 山区高速公路线形特征分析第17-24页
    2.1 山区自然特征分析第17-18页
    2.2 山区公路特征分析第18-19页
    2.3 山区高速公路特征分析第19-20页
    2.4 山区高速公路线形特征分析第20-22页
        2.4.1 公路线形要素构成分析第20-21页
        2.4.2 山区高速公路线形特征分析第21-22页
    2.5 本章小结第22-24页
第三章 山区高速公路线形安全影响因素分析第24-33页
    3.1 平面线形安全影响因素分析第24-28页
        3.1.1 直线长度第24-25页
        3.1.2 平曲线半径第25-26页
        3.1.3 平曲线偏角第26-27页
        3.1.4 停车视距第27-28页
    3.2 纵面线形安全影响因素分析第28-29页
        3.2.1 坡度第28-29页
        3.2.2 竖曲线半径第29页
    3.3 横断面安全影响因素分析第29-30页
        3.3.1 路肩第29-30页
        3.3.2 中间带第30页
        3.3.3 路拱坡度第30页
    3.4 线形组合安全影响因素分析第30-32页
        3.4.1 直线接平曲线组合第31页
        3.4.2 纵坡与平曲线组合第31页
        3.4.3 平曲线与竖曲线组合第31-32页
    3.5 本章小结第32-33页
第四章 山区高速公路线形安全影响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第33-46页
    4.1 评价指标体系选取原则第33-34页
    4.2 山区高速公路线形安全影响评价指标体系的选取与构建第34-45页
        4.2.1 构建思路第34页
        4.2.2 平面线形指标第34-40页
        4.2.3 纵面线形指标第40-42页
        4.2.4 线形组合指标第42-45页
    4.3 山区高速公路线形安全影响评价指标体系成果第45页
    4.4 本章小结第45-46页
第五章 山区高速公路线形安全影响评价模型构建第46-63页
    5.1 现有常用评价方法综述第46-48页
        5.1.1 层次分析法第46-47页
        5.1.2 灰色关联度法第47页
        5.1.3 模糊综合评价法第47页
        5.1.4 主成分分析法第47-48页
    5.2 改进的AHP-多级模糊山区高速公路线形安全影响评价模型构建第48-61页
        5.2.1 综合评价思路第48-49页
        5.2.2 评价指标权重确定第49-56页
        5.2.3 评价指标隶属度确定第56-59页
        5.2.4 改进的AHP-多级模糊影响评价模型构建第59-61页
    5.3 线形安全影响评价等级划分第61-62页
        5.3.1 评价指标因子等级划分第61-62页
        5.3.2 最终评价结果等级划分第62页
    5.4 本章小结第62-63页
第六章 案例应用分析第63-72页
    6.1 重庆绕城高速公路K130+501.71 至K146+777.55 段概况第63-66页
        6.1.1 区位概况第63页
        6.1.2 路段整体概况第63-66页
    6.2 山区高速公路线形安全影响评价模型应用分析第66-71页
        6.2.1 评价指标权重的计算第66-67页
        6.2.2 评价指标值隶属度计算第67-70页
        6.2.3 综合评价结果与实用性分析第70-71页
    6.3 本章小节第71-72页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第72-74页
    7.1 研究结论第72-73页
    7.2 展望第73-74页
致谢第74-75页
参考文献第75-78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78页

论文共7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重庆地区景区道路沥青路面抗滑性能研究
下一篇:泥石流威胁区高速公路优化布设与灾害防治研究--以功东高速小白泥沟段路线方案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