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低保群体社会态度研究--以南京市江宁区为例
| 摘要 | 第1-8页 |
| ABSTRACT | 第8-10页 |
| 绪论 | 第10-24页 |
| 一、问题的提出 | 第10-12页 |
| 二、相关文献综述 | 第12-21页 |
| 三、研究目的、意义和创新性 | 第21-24页 |
| 第一章 研究设计 | 第24-30页 |
| 一、核心概念 | 第24-26页 |
| 二、理论基础 | 第26-28页 |
| 三、研究思路 | 第28-29页 |
| 四、研究方法 | 第29-30页 |
| 第二章 研究样本 | 第30-36页 |
| 一、调研地点基本情况 | 第30页 |
| 二、南京市农村低保群体概况 | 第30-33页 |
| 三、调查样本的基本情况 | 第33-36页 |
| 第三章 农村低保群体的生活状况 | 第36-42页 |
| 一、收入状况 | 第36-37页 |
| 二、支出状况 | 第37页 |
| 三、居住状况 | 第37-38页 |
| 四、消费状况 | 第38-39页 |
| 五、保障状况 | 第39-42页 |
| 第四章 农村低保群体的社会态度 | 第42-48页 |
| 一、农村低保群体的总体社会态度 | 第42-44页 |
| 二、社会态度的维度分析 | 第44-48页 |
| 第五章 影响低保群体社会态度的因素分析 | 第48-56页 |
| 一、人口特征与社会态度 | 第48-54页 |
| 二、社会环境与社会态度 | 第54-56页 |
| 第六章 优化农村低保群体社会态度的政策建议 | 第56-60页 |
| 一、确保适度的社会公平原则 | 第56-57页 |
| 二、建构合理的社会保障政策 | 第57-58页 |
| 三、树立正确的社会价值观 | 第58-60页 |
| 结论 | 第60-62页 |
| 参考文献 | 第62-66页 |
| 附录 | 第66-70页 |
| 致谢 | 第70-72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