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物理化学(理论化学)、化学物理学论文

光与LaAlO3/SrTiO3异质结体系的相互作用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34页
    1.1 过渡金属氧化物器件时代的来临第11-13页
    1.2 过渡金属氧化物异质界面的呈展效应第13-18页
    1.3 LaAlO_3/SrTiO_3异质界面第18-26页
        1.3.1 LAO/STO界面二维电子气的发现第18-20页
        1.3.2 LAO/STO异质界面体系的研究进展第20-24页
        1.3.3 LAO/STO界面二维电子气的起源第24-26页
    1.4 光与过渡金属氧化物的相互作用第26-27页
    1.5 本论文研究内容第27-29页
    参考文献第29-34页
第二章 LaAlO_3/SrTiO_3异质结的制备及表征第34-51页
    2.1 激光分子束外延(LMBE)技术第34-41页
        2.1.1 脉冲激光沉积(PLD)设备及原理第34-36页
        2.1.2 PLD技术的优劣势第36-37页
        2.1.3 反射式高能电子衍射仪(RHEED)原理及应用第37-41页
    2.2 STO(001)衬底的表面处理第41-43页
    2.3 LAO/STO异质结的LMBE生长第43-45页
    2.4 LAO/STO异质结的基本性质表征第45-49页
        2.4.1 表面形貌表征第45-46页
        2.4.2 薄膜结构表征第46-47页
        2.4.3 磁性表征第47-48页
        2.4.4 电学性质表征第48页
        2.4.5 近场光学表征第48-49页
    2.5 本章小结第49-50页
    参考文献第50-51页
第三章 LaAlO_3/SrTiO_3原胞尺度光伏效应第51-71页
    3.1 LaAlO_3中的内建电场第51-54页
        3.1.1 内建电场的产生第51-52页
        3.1.2 内建电场的探测第52-54页
    3.2 LaAlO_3/SrTiO_3光伏效应第54-68页
        3.2.1 光伏效应的原理及应用第54-56页
        3.2.2 LaAlO_3/SrTiO_3体系光伏效应的测试第56-61页
        3.2.3 光伏效应其它机制的排除第61-66页
        3.2.4 LAO/STO光电池应用展示第66-68页
    3.3 本章小结第68-69页
    参考文献第69-71页
第四章 Graphene/LaAlO_3/SrTiO_3体系的光电效应第71-94页
    4.1 石墨烯的基本性质第71-73页
    4.2 石墨烯与过渡金属氧化物的结合第73-75页
    4.3 Graphene/LaAlO_3/SrTiO_3体系的增强光电导效应第75-88页
        4.3.1 Graphene/LAO/STO器件制备及实验设计第75-77页
        4.3.2 Graphene的光电导效应第77-80页
        4.3.3 Graphene/5-uc-LaAlO_3/SrTiO_3体系的光电导效应第80-82页
        4.3.4 对照实验第82-84页
        4.3.5 探测3-uc-LAO/STO体系LAO层中的内建电场第84-86页
        4.3.6 新概念的真空紫外探测器的应用第86-88页
    4.4 基于石墨烯与LaAlO_3/SrTiO_3复合结构的广谱光电探测器第88-90页
        4.4.1 石墨烯基广谱光电探测器的发展现状第88页
        4.4.2 新型广谱光电探测器的设计第88-90页
    4.5 本章小结第90-91页
    参考文献第91-94页
第五章 光调控LaAlO_3/SrTiO_3异质界面的自旋轨道耦合第94-108页
    5.1 研究背景第94-95页
    5.2 样品制备与输运测试第95-96页
    5.3 输运测试结果与分析第96-104页
        5.3.1 光调控下的纵向电阻与霍尔电阻第96-102页
        5.3.2 光调控自旋轨道耦合的机制第102-104页
    5.4 本章小结第104-105页
    参考文献第105-108页
致谢第108-110页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论文情况第110-111页

论文共11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人源蛋白质ARAP3选择性识别RhoA的结构基础以及拟南芥蛋白质APUM23特异性识别18S核糖体RNA的结构基础
下一篇:神经树突线粒体炫在突触可塑性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