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生物化学论文--蛋白质论文

人源蛋白质ARAP3选择性识别RhoA的结构基础以及拟南芥蛋白质APUM23特异性识别18S核糖体RNA的结构基础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1章 人源蛋白质ARAP3选择性识别RHOA的结构基础第13-57页
    1.1 背景介绍第13-26页
        1.1.1 引言第13页
        1.1.2 小GTP酶第13-14页
        1.1.3 Rho家族小GTP酶第14-15页
        1.1.4 Rho家族小GTP酶的调控蛋白质第15-17页
        1.1.5 RhoA的生物学功能第17页
        1.1.6 Arf6的生物功能第17-18页
        1.1.7 ARAP3是多结构域蛋白质第18页
        1.1.8 ARAP3的ArfGAP结构域活性的调节第18-19页
        1.1.9 ARAP3的RhoGAP结构域活性的调节第19-20页
        1.1.10 ARAP3的生物功能第20-23页
        参考文献第23-26页
    1.2 材料方法第26-41页
        1.2.1 蛋白质边界的选择第26页
        1.2.2 目的基因片段的扩增第26-27页
        1.2.3 目的基因片段的回收第27-28页
        1.2.4 质粒和目的基因的双酶切第28页
        1.2.5 目的基因片段克隆到质粒第28-29页
        1.2.6 大肠杆菌化学转化感受态细胞Gold的制备第29页
        1.2.7 连接产物转化至大肠杆菌感受态第29-30页
        1.2.8 测序及菌种的保存第30页
        1.2.9 质粒的突变第30-31页
        1.2.10 RhoA、Cdc42以及Rac1的克隆第31页
        1.2.11 ARAP3-RhoGAP-RhoA (2-181,F25N)融合蛋白质的克隆第31-32页
        1.2.12 ARAP3的RhoGAP结构域的表达与纯化第32-33页
            1.2.12.1 带有His-tag的目的蛋白质的Ni柱亲和纯化第32-33页
            1.2.12.2 凝胶过滤柱层析(分子筛)进一步纯化目的蛋白质第33页
            1.2.12.3 蛋白质的浓缩及更换缓冲液第33页
        1.2.13 人源RhoA、Cdc42以及Rac1的表达和纯化第33页
        1.2.14 ARAP3-RhoGAP-RhoA (2-181,F25N)融合蛋白质的表达与纯化第33页
        1.2.15 晶体筛选优化第33-34页
        1.2.16 蛋白质晶体的X-射线衍射数据的收集第34-35页
            1.2.16.1 蛋白质晶体防冻保护剂第34页
            1.2.16.2 对中晶体第34页
            1.2.16.3 调整像板距离第34页
            1.2.16.4 合适的光强第34-35页
            1.2.16.5 选择合适的摆角第35页
            1.2.16.6 选择合适的收集角度第35页
        1.2.17 数据处理和结构解析第35页
        1.2.18 等温滴定量热(Isothermal Titration Calorimetry, ITC)实验第35-37页
        1.2.19 酶活力实验第37-39页
        参考文献第39-41页
    1.3 实验结果第41-51页
        1.3.1 引言第41页
        1.3.2 ARAP3的RhoGAP结构域的单体结构第41-43页
        1.3.3 ARAP3的RhoGAP结构域与RhoA的过渡态复合物结构第43-45页
        1.3.4 ARAP3的RhoGAP结构域与RhoA的相互作用界面第45-47页
        1.3.5 ARAP3-RhoGAP-RhoA过渡态复合物结构与其他RhoGAP·RhoA过渡态复合物结构的比较第47-50页
        1.3.6 ARAP3选择性识别RhoA的结构生物学机制第50-51页
    1.4 讨论第51-57页
        参考文献第55-57页
第2章 拟南芥蛋白质APUM23特异性识别18S核糖体RNA的结构基础第57-107页
    2.1 背景第57-74页
        2.1.1 PUF蛋白质的功能第57-61页
            2.1.1.1 PUF蛋白质抑制mRNA的表达第57-58页
            2.1.1.2 PUF蛋白质激活mRNA的翻译第58-59页
            2.1.1.3 PUF蛋白质调节mRNA的定位第59-60页
            2.1.1.4 核仁定位的PUF蛋白质调节前核糖体RNA加工第60-61页
        2.1.2 PUF蛋白质的结构第61-62页
        2.1.3 PUF蛋白质对特异性RNA序列的模块化识别第62-63页
        2.1.4 PUF蛋白质的应用第63-65页
        2.1.5 APUM23的功能第65-69页
        参考文献第69-74页
    2.2 材料和方法第74-82页
        2.2.1 APUM23的Puf-repeat串联结构域的克隆第74-76页
            2.2.1.1 蛋白质边界的选择第74页
            2.2.1.2 目的基因片段的扩增第74-75页
            2.2.1.3 表达质粒的克隆第75页
            2.2.1.4 点突变体及片段删除型突变体的构建第75-76页
        2.2.2 APUM23的Puf-repeat串联结构域的表达与纯化第76-79页
            2.2.2.1 LB培养基和LR培养基配方第76页
            2.2.2.2 硒代甲硫氨酸标记的蛋白质(Se-Met-APUM23~(85-655))的表达第76-77页
            2.2.2.3 APUM23的Puf-repeat串联结构域的表达第77页
            2.2.2.4 APUM23的Puf-repeat串联结构域的纯化第77-79页
        2.2.3 RNA母液的制备第79页
        2.2.4 APUM23的Puf-repeat串联结构域与RNA的复合物晶体的生长第79-80页
        2.2.5 APUM23的Puf-repeat串联结构域与RNA的复合物晶体的X-射线衍射数据的收集第80页
        2.2.6 APUM23的Puf-repeat串联结构域与RNA的复合物晶体的X-射线衍射数据处理与结构解析第80-81页
        2.2.7 等温滴定量热(Isothermal Titration Calorimetry, ITC)实验第81页
        参考文献第81-82页
    2.3 实验结果第82-98页
        2.3.1 APUM23与10个核苷酸的RNA5'-GAAUUGACGG-3'的复合物晶体结构第82-84页
        2.3.2 APUM23与11个核苷酸的RNA5'-GGAAUUGACGG-3'的复合物晶体结构第84页
        2.3.3 APUM23对A_(+2)和A_(+7)的特异性模块化识别第84-88页
        2.3.4 APUM23对G_0、G_(+1)、G_(+6)、G_(+9)和G_(+10)的特异性模块化识别第88页
        2.3.5 APUM23对C_(+8)的特异性模块化识别第88-89页
        2.3.6 APUM23对A_(+3)的识别第89页
        2.3.7 APUM23对U_(+4)和U_(+5)的识别第89-92页
        2.3.8 APUM23以及Nop9和相同RNA5'-GGAAUUGACGG-3'复合物晶体结构的比较第92-94页
        2.3.9 APUM23的R3 Puf repeat结构域的插入氨基酸序列阻碍了G_0和A_(+3)碱基之间的堆积第94-98页
    2.4 讨论第98-107页
        2.4.1 APUM23是新型结构的PUF蛋白质第98-99页
        2.4.2 APUM23和Nop9家族蛋白质的R3 Puf repeat结构域都存在比较保守插入氨基酸序列第99-100页
        2.4.3 APUM23调控前核糖体RNA加工的可能分子机制第100-103页
        2.4.4 APUM23潜在的应用前景第103-104页
        2.4.5 不足之处第104页
        参考文献第104-107页
致谢第107-108页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取得的研究成果第108页

论文共10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固态自旋量子比特的高保真度量子逻辑门的实验研究
下一篇:光与LaAlO3/SrTiO3异质结体系的相互作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