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5-27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5-17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5-16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6-17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7-22页 |
1.2.1 国外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与产排污系数研究现状 | 第17-19页 |
1.2.2 国内污染物产排污系数研究现状 | 第19-20页 |
1.2.3 国内电镀行业现状 | 第20-22页 |
1.3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第22-24页 |
1.3.1 研究方法 | 第22-23页 |
1.3.2 技术路线 | 第23-24页 |
1.4 研究内容和创新点 | 第24-27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24-25页 |
1.4.2 创新点 | 第25-27页 |
第二章 电镀行业重金属排放特征及治理 | 第27-41页 |
2.1 电镀行业重金属污染物排放 | 第27-30页 |
2.1.1 电镀行业重金属污染物的排放比较 | 第27-28页 |
2.1.2 电镀行业重金属排放变化情况 | 第28-30页 |
2.2 电镀行业重金属排放特征分析 | 第30-36页 |
2.2.1 分析方法和标准 | 第31-32页 |
2.2.2 重金属排放特征分析 | 第32-36页 |
2.3 电镀行业重金属的治理 | 第36-37页 |
2.3.1 废水的治理 | 第36页 |
2.3.2 废气的治理 | 第36-37页 |
2.3.3 固废的处理 | 第37页 |
2.4 电镀行业重金属排放控制对策分析 | 第37-39页 |
2.4.1 生产工艺淘汰退出机制 | 第37-38页 |
2.4.2 严格环境标准准入 | 第38-39页 |
2.4.3 建立电镀行业重金属排放总量核算技术方法体系 | 第39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9-41页 |
第三章 电镀行业重金属产排污系数核算方法 | 第41-51页 |
3.1 四同组合的划分 | 第41-43页 |
3.1.1 四同组合的定义 | 第41页 |
3.1.2 四同组合的划分 | 第41-43页 |
3.2 电镀企业的选取 | 第43-47页 |
3.2.1 电镀厂A | 第44-45页 |
3.2.2 电镀厂B | 第45页 |
3.2.3 电镀厂C | 第45-47页 |
3.3 产排污系数的表达方式 | 第47页 |
3.4 数据的收集与分析处理 | 第47-50页 |
3.4.1 数据的收集 | 第47-48页 |
3.4.2 分析处理方法 | 第48-50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第四章 建立电镀行业重金属总量排放核算技术方法体系 | 第51-75页 |
4.1 核算技术路线及总体思路 | 第51-52页 |
4.1.1 核算技术路线 | 第51-52页 |
4.1.2 核算总体思路 | 第52页 |
4.1.3 核算原则 | 第52页 |
4.2 核算过程中关键因子分析 | 第52-55页 |
4.3 核算技术方法选择 | 第55-69页 |
4.3.1 实测法计算产排污量 | 第56-60页 |
4.3.2 产排污系数法计算产排污量 | 第60-62页 |
4.3.3 物料衡算法计算产排污量 | 第62-64页 |
4.3.4 核算技术方法选择 | 第64-69页 |
4.4 核算的制约因素 | 第69-70页 |
4.5 试点企业验证分析 | 第70-73页 |
4.5.1 试点企业的选择 | 第70-71页 |
4.5.2 试点企业核算的关键因子 | 第71页 |
4.5.3 试点企业重金属核算 | 第71-73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73-75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 第75-77页 |
5.1 结论 | 第75-76页 |
5.2 建议 | 第76-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81页 |
致谢 | 第81-83页 |
作者及导师简介 | 第83-84页 |
附件 | 第84-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