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绪论 | 第14-42页 |
一、选题缘起 | 第14-16页 |
二、概念界定 | 第16-22页 |
三、学术史回顾 | 第22-39页 |
四、研究方法与基本框架 | 第39-40页 |
五、创新与不足 | 第40-42页 |
第一章 近代苏州公共卫生的演进 | 第42-81页 |
第一节 行政机构:从“警”“卫”一体到“警”“卫”分离 | 第42-50页 |
一、时代诉求与近代中国卫生行政建构 | 第42-45页 |
二、卫生行政寓警政:从苏省巡警总局到吴县公安局 | 第45-48页 |
三、卫生行政与警政:吴县卫生院与吴县警察局 | 第48-50页 |
第二节 办理模式:从官商合办到官办为主 | 第50-62页 |
一、公共卫生上的国家与社会 | 第50-56页 |
二、清末民初苏城公共卫生办理上的官商合作 | 第56-58页 |
三、从官商合办到官办为主: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公共卫生委员会的创建及变迁 | 第58-62页 |
第三节 业务内容:由清道防疫扩及其他 | 第62-77页 |
一、清道是要务 | 第63-65页 |
二、以防疫为中心 | 第65-71页 |
三、公共卫生事业体系粗具 | 第71-77页 |
小结 | 第77-81页 |
第二章 核心事务:疫病防治 | 第81-121页 |
第一节 传统的延续:坊间防疫百态 | 第81-91页 |
一、驱瘟逐疫 | 第82-84页 |
二、挑痧 | 第84-87页 |
三、政府和舆论的反应 | 第87-91页 |
第二节 现代防疫之临时救治:以时疫医院为中心 | 第91-105页 |
一、时疫医院的设立与宗旨 | 第92-99页 |
二、时疫医院的运作与演变 | 第99-105页 |
第三节 现代防疫之常规预防 | 第105-119页 |
一、传染病月报 | 第106-109页 |
二、灭蝇运动 | 第109-113页 |
三、预防接种 | 第113-119页 |
小结 | 第119-121页 |
第三章 基础工作:环境卫生与饮食卫生 | 第121-224页 |
第一节 街道清洁和垃圾清运 | 第122-143页 |
一、日常与定期:街道清洁 | 第122-128页 |
二、行政与市场:垃圾清运 | 第128-133页 |
三、官与民:“灰码头”难除 | 第133-143页 |
第二节 粪秽管理与厕所改良 | 第143-165页 |
一、出粪之约:时间、地点和面相 | 第144-152页 |
二、私与公:取消粪段 | 第152-157页 |
三、官与商:厕所改良 | 第157-165页 |
第三节 饮水卫生 | 第165-198页 |
一、饮水不洁:河·井·老虎灶 | 第166-173页 |
二、饮水改良:取缔、管理和疏浚 | 第173-183页 |
三、饮水“革命”:自来水的规划 | 第183-198页 |
第四节 食品卫生 | 第198-222页 |
一、病从口入:苏城食品卫生不良情状 | 第200-202页 |
二、应时文章:各类饮食品及其场所管理 | 第202-215页 |
三、官商博弈:从取缔宰作到筹办公共屠宰场 | 第215-222页 |
小结 | 第222-224页 |
第四章 长效追求:妇婴卫生、学校卫生和卫生教育 | 第224-277页 |
第一节 妇婴卫生 | 第224-242页 |
一、稳婆杀人 | 第225-228页 |
二、“生”的嬗变:新式接产的推行 | 第228-237页 |
三、卫生盛会:婴孩健康比赛 | 第237-242页 |
第二节 学校卫生 | 第242-261页 |
一、注意学校环境卫生 | 第244-248页 |
二、预防学校传染病 | 第248-250页 |
三、实施学生健康检查 | 第250-256页 |
四、开展学校健康教育 | 第256-261页 |
第三节 卫生教育 | 第261-276页 |
一、多主体、多形式、多场域 | 第262-269页 |
二、官方与社会的互动合作 | 第269-271页 |
三、教育性与地方化、通俗化和趣味性的结合 | 第271-276页 |
小结 | 第276-277页 |
第五章 公共卫生与苏州城市社会变迁 | 第277-320页 |
第一节 公共卫生与市民生命、生活和观念之嬗变 | 第277-305页 |
一、政治的视角:卫生行政干预下的嬗变 | 第278-285页 |
二、经济的视角:卫生广告促销里的嬗变 | 第285-300页 |
三、日常的视角:民生万花筒中的嬗变 | 第300-305页 |
第二节 公共卫生与公共舆论:苏城卫生舆论的勃兴 | 第305-318页 |
一、地方报刊与苏城卫生舆论建构 | 第305-307页 |
二、批判与启蒙兼具的卫生舆论内涵 | 第307-316页 |
三、公共舆论、“公共领域”视角的解读 | 第316-318页 |
小结 | 第318-320页 |
结语 | 第320-342页 |
一、近代苏州公共卫生的粗陋面相 | 第320-325页 |
二、近代苏州公共卫生的发展瓶颈 | 第325-333页 |
三、近代中国公共卫生的时代命运和历史意义 | 第333-342页 |
参考文献 | 第342-355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 第355-356页 |
后记 | 第356-3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