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引言 | 第11-16页 |
(一)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11-12页 |
1. 选题背景 | 第11页 |
2. 选题意义 | 第11-12页 |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三)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1. 研究思路 | 第14-15页 |
2. 研究方法 | 第15页 |
(四) 本文的创新点和不足之处 | 第15-16页 |
1. 本文的创新点 | 第15页 |
2. 本文的不足之处 | 第15-16页 |
一、 社会思潮与当代中国社会思潮概述 | 第16-27页 |
(一) 社会思潮的内涵、特征与功能 | 第16-20页 |
1. 社会思潮的内涵 | 第16-17页 |
2. 社会思潮的特征 | 第17-19页 |
3. 社会思潮的功能 | 第19-20页 |
(二) 当代社会思潮在中国的表现、特征与发展趋势 | 第20-27页 |
1. 当代社会思潮在中国的表现 | 第20-23页 |
2. 当代社会思潮在中国的主要特征 | 第23-24页 |
3. 当代社会思潮在中国的发展趋势 | 第24-27页 |
二、 当代社会思潮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 第27-37页 |
(一) 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 | 第27-33页 |
1. 总体状况 | 第27-29页 |
2. 面临的挑战 | 第29-31页 |
3. 存在的问题 | 第31-33页 |
(二) 当代社会思潮对大学生的积极影响 | 第33-34页 |
1. 拓展大学生视野 | 第33页 |
2. 增强大学生识别和鉴别能力 | 第33-34页 |
3. 推动大学生理性关注和思考现实 | 第34页 |
4. 强化大学生的现代意识和先进理念 | 第34页 |
(三) 当代社会思潮对大学生的消极影响 | 第34-37页 |
1. 造成大学生理想和信仰动摇 | 第34-35页 |
2. 造成大学生的价值取向迷失 | 第35-36页 |
3. 引发群体行为和社会危机 | 第36-37页 |
三、 当代社会思潮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应对策略 | 第37-50页 |
(一)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 | 第37-41页 |
1. 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巩固引领社会思潮的理论基础 | 第37-38页 |
2. 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强化意识形态主阵地作用 | 第38-39页 |
3. 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辩证对待各种社会思潮 | 第39-40页 |
4.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对社会思潮的引领能力 | 第40-41页 |
(二) 当代社会思潮下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途径 | 第41-50页 |
1. 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 | 第41-42页 |
2. 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 | 第42-43页 |
3. 构建和谐校园文化 | 第43-44页 |
4. 提高运用新媒体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能力 | 第44-46页 |
5. 构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合力机制 | 第46-50页 |
结论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4页 |
附录 | 第54-56页 |
后记 | 第56-57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