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思想政治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论文--道德教育论文

当代大学生耻感教育探析

中文摘要第1-6页
英文摘要第6-10页
引言第10-14页
 (一) 选题的依据和研究意义第10页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0-12页
 (三) 重点、难点和创新点第12页
 (四) 研究方法第12-14页
一、耻感教育及其意义第14-18页
 (一) 概念界定第14-16页
  1. 耻感的涵义第14页
  2. 耻感教育的涵义第14-16页
 (二) 当代大学生耻感教育的意义第16-18页
  1. 耻感教育有助于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荣辱观第16页
  2. 耻感教育有助于提升当代大学生的道德素质第16页
  3. 耻感教育有助于增强当代大学生的道德自律第16-18页
二、当代大学生耻感教育现状分析第18-28页
 (一) 当代大学生耻感教育的成就第18-19页
  1. 党和国家对青少年耻感教育的重视第18页
  2. 高校开展形式多样的耻感教育活动第18-19页
 (二) 当代大学生耻感淡化及其教育缺失的问题第19-21页
  1. 当代大学生耻感淡化的现象第19-20页
  2. 当代大学生耻感教育的缺失第20-21页
 (三) 当代大学生耻感教育问题的成因第21-28页
  1. 社会方面的原因第21-24页
  2. 家庭方面的原因第24-25页
  3. 学校方面的原因第25页
  4. 当代大学生自身的原因第25-28页
三、当代大学生耻感教育的主要内容第28-32页
 (一) 对当代大学生进行道德行为规范教育第28页
 (二) 对当代大学生进行正确的荣辱观教育第28-29页
 (三) 对当代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第29-30页
 (四) 对当代大学生进行传统美德教育第30-31页
 (五) 对当代大学生进行道德自律教育第31-32页
四、加强当代大学生耻感教育的对策第32-42页
 (一) 当代大学生耻感教育的原则第32-34页
  1. 明辨是非性原则第32页
  2. 明确主体性原则第32-33页
  3. 注意引导性原则第33页
  4. 尊重存异性原则第33页
  5. 坚持统一性原则第33-34页
 (二) 当代大学生耻感教育的方法第34-35页
  1. 建立新时代大学生耻感文化第34页
  2. 建立有效的耻感评价体系第34页
  3. 加强大学生的自我教育第34-35页
  4. 开展耻感教育的科学研究第35页
 (三) 优化当代大学生耻感教育环境第35-42页
  1. 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第35-37页
  2. 构建和谐的校园环境第37-39页
  3. 倡导健康文明的社会风气第39-42页
结论第42-43页
参考文献第43-45页
附录第45-47页
后记第47-48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第48页

论文共4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论全球化时代中华民族精神塑造与民族凝聚力建构
下一篇:大众文化背景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