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绩《会心高士传》人物研究
| 中文摘要 | 第2-3页 | 
| Abstract | 第3页 | 
| 中文文摘 | 第4-6页 | 
| 目录 | 第6-7页 | 
| 绪论 | 第7-15页 | 
| 第一节 研究现状及研究动机 | 第7-12页 | 
| 第二节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 第12-15页 | 
| 第一章 “高士”的定义及《高士传》渊源 | 第15-25页 | 
| 第一节 “高士”的定义及其演变 | 第15-20页 | 
| 第二节 《高士传》创作情况 | 第20-25页 | 
| 第二章 王绩与《会心高士传》 | 第25-37页 | 
| 第一节 王绩生平经历 | 第25-29页 | 
| 第二节 《会心高士传》版本源流 | 第29-32页 | 
| 第三节 《会心高士传》人物类型 | 第32-37页 | 
| 第三章 《会心高士传》创作原因 | 第37-65页 | 
| 第一节 塑造帝王臣子之原因 | 第37-45页 | 
| 第二节 塑造逸民处士之原因 | 第45-56页 | 
| 第三节 塑造知音伯乐之原因 | 第56-57页 | 
| 第四节 塑造贤德楷模之原因 | 第57-59页 | 
| 第五节 塑造英雄豪侠之原因 | 第59-65页 | 
| 第四章 《会心高士传》创作宗旨 | 第65-77页 | 
| 第一节 “会意为功”的文学主张 | 第65-68页 | 
| 第二节 “异代知音”的取材标准 | 第68-71页 | 
| 第三节 儒道矛盾的思想因素 | 第71-77页 | 
| 第五章 《会心高士传》的继承发展 | 第77-85页 | 
| 结论 | 第85-89页 | 
| 附录 王绩诗文人物形象 | 第89-105页 | 
| 参考文献 | 第105-113页 | 
|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第113-115页 | 
| 致谢 | 第115-116页 | 
| 个人简历 | 第116-11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