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概述 | 第10-12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2 论文研究的内容 | 第11-12页 |
2. 文献综述 | 第12-21页 |
2.1 粉煤灰综合利用 | 第12-15页 |
2.1.1 粉煤灰的产生 | 第12-13页 |
2.1.2 粉煤灰的利用 | 第13-15页 |
2.2 碱激发粉煤灰的研究 | 第15-17页 |
2.2.1 粉煤灰的活性 | 第15-16页 |
2.2.2 粉煤灰的活性激发方法 | 第16-17页 |
2.3 粉煤灰泡沫混凝土研究概况 | 第17-21页 |
2.3.1 粉煤灰泡沫混凝土及其性能 | 第17-18页 |
2.3.2 粉煤灰泡沫混凝土的国外研究现状 | 第18-19页 |
2.3.3 粉煤灰泡沫混凝土的国内研究现状 | 第19-21页 |
3. 实验部分 | 第21-26页 |
3.1 主要原材料及性能 | 第21-22页 |
3.1.1 粉煤灰 | 第21页 |
3.1.2 激发剂 | 第21页 |
3.1.3 发泡剂 H2O2 | 第21页 |
3.1.4 外加剂 | 第21-22页 |
3.2 试验仪器 | 第22-23页 |
3.3 试验研究方案 | 第23-26页 |
3.3.1 试验设计 | 第23页 |
3.3.2 试验方法及测试性能 | 第23-26页 |
4. 双氧水发泡机理研究 | 第26-34页 |
4.1 气孔制备方法 | 第26-28页 |
4.2 双氧水发泡机理 | 第28-29页 |
4.2.1 气泡成核阶段 | 第28页 |
4.2.2 气泡增长阶段 | 第28-29页 |
4.2.3 气泡稳定 | 第29页 |
4.3 双氧水分解速度的研究 | 第29-33页 |
4.3.1 温度对双氧水分解率的影响 | 第30页 |
4.3.2 酸碱度即 pH 值对双氧水分解率的影响 | 第30-31页 |
4.3.3 浓度对双氧水分解率的影响 | 第31-32页 |
4.3.4 Ca~(2+)对双氧水分解率的影响 | 第32-33页 |
4.4 小结 | 第33-34页 |
5. 碱激发粉煤灰混凝土的凝结硬化性能研究 | 第34-49页 |
5.1 碱激发粉煤灰的机理 | 第34-35页 |
5.2 碱激发粉煤灰泡沫混凝土的研究 | 第35-47页 |
5.2.1 激发剂和不同活化时间对粉煤灰泡沫混凝土基本性能的影响 | 第36-37页 |
5.2.2 混掺激发剂对粉煤灰泡沫混凝土基本性能的影响 | 第37-43页 |
5.2.3 碱激发粉煤灰的 SEM 分析 | 第43-45页 |
5.2.4 碱激发粉煤灰的 XRD 分析 | 第45-47页 |
5.3 小结 | 第47-49页 |
6. 碱激发粉煤灰泡沫混凝土的成型工艺及性能 | 第49-59页 |
6.1 碱激发粉煤灰泡沫混凝土的成型工艺 | 第49-51页 |
6.1.1 双氧水发泡工艺 | 第49页 |
6.1.2 粉煤灰活化激发工艺 | 第49-50页 |
6.1.3 工艺流程 | 第50-51页 |
6.2 碱激发粉煤灰泡沫混凝土的性能 | 第51-55页 |
6.2.1 水料比和发泡剂掺量对碱激发粉煤灰泡沫混凝土基本性能的影响 | 第52-53页 |
6.2.2 水料比和发泡剂掺量对碱激发粉煤灰泡沫混凝土隔热保温性能的影响 | 第53-55页 |
6.3 碱激发粉煤灰泡沫混凝土的孔结构分析 | 第55-58页 |
6.3.1 泡沫混凝土孔结构 | 第55-56页 |
6.3.2 孔结构分析 | 第56-58页 |
6.5 小结 | 第58-59页 |
结论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6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情况 | 第66-67页 |
致谢 | 第67-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