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思想政治教育、德育论文

通识教育参照域下高校思政教育研究

中文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8页
1 绪论第12-19页
    1.1 研究背景第12-13页
    1.2 研究目的第13-14页
    1.3 相关研究综述第14-16页
    1.4 研究思路、方法与创新点第16-19页
        1.4.1 研究思路第16-17页
        1.4.2 研究方法第17-18页
        1.4.3 研究创新点第18-19页
2 通识教育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概述第19-27页
    2.1 通识教育的概念第19-22页
        2.1.1 通识教育的起源第19-21页
        2.1.2 通识教育的内涵第21-22页
    2.2 通识教育的特征第22-26页
        2.2.1 非职业性第23-24页
        2.2.2 有机整体性第24-25页
        2.2.3 受教育者的主体性第25-26页
    2.3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通识教育的共性第26-27页
        2.3.1 教育目的的一致性第26页
        2.3.2 教育规律的相似性第26-27页
        2.3.3 教育内容的相通性第27页
3 通识教育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促进作用第27-36页
    3.1 有利于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隐性教育功能第28-29页
    3.2 有利于增强高校大学生的国家认同意识第29-30页
    3.3 有利于充分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榜样激励作用第30-31页
    3.4 有利于发挥高校大学生的创新意识第31-33页
    3.5 有利于推进高校素质教育的进展第33-36页
4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以及问题分析第36-43页
    4.1 教育内容相对滞后,不够丰富第37-38页
        4.1.1 教育内容偏重政治教育第37-38页
        4.1.2 教育内容偏离学生实际第38页
    4.2 教育模式单一,不够多样化第38-40页
        4.2.1 单纯强调理论灌输,形式单一第39页
        4.2.2 方法形式化,忽视大学生的主体性第39-40页
        4.2.3 忽视隐性教育的重要性第40页
    4.3 功利主义的现实挑战第40-42页
        4.3.1 教育目的趋向功利化第40-41页
        4.3.2 学生选择功利化第41-42页
    4.4 社会变革带来的价值观冲击第42-43页
        4.4.1 价值观多元化第42页
        4.4.2 大学生的心理不成熟,容易被消极、错误的价值观误导第42-43页
5 通识教育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的途径第43-52页
    5.1 加强制度建设,保证思想政治教育与通识教育的有效开展第43-45页
        5.1.1 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第43-44页
        5.1.2 建设科学的高校教育制度第44-45页
        5.1.3 构建统一的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机构第45页
    5.2 提高高校教职工思想政治理论水平第45-47页
        5.2.1 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第45-46页
        5.2.2 完善充足的知识结构第46页
        5.2.3 不断提升教育技能第46-47页
    5.3 优化完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第47-50页
        5.3.1 优化思想政治教育课程设置第47-48页
        5.3.2 丰富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第48-49页
        5.3.3 创新改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第49-50页
    5.4 实现多层次多角度的教育手段第50-52页
        5.4.1 理论结合实践提升大学生的综合能力第50-51页
        5.4.2 以经典研读为载体强化文化素养第51页
        5.4.3 以多渠道环境建设丰富校园文化第51-52页
6 结束语第52-54页
参考文献第54-57页
致谢第57-58页

论文共5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碱激发粉煤灰泡沫混凝土的制备工艺研究
下一篇:基于矩形波导传输线的材料电磁特性测试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