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2页 |
第一章 文章综述 | 第12-22页 |
·小麦遗传转化方法介绍 | 第12-18页 |
·基因枪轰击法 | 第12-16页 |
·农杆菌介导法 | 第16-17页 |
·花粉管通道法 | 第17-18页 |
·电击法 | 第18页 |
·PEG 介导法 | 第18页 |
·抗逆转录因子的研究现状 | 第18-19页 |
·转录因子的结构特点 | 第18页 |
·AP2/EREBP 转录因子 | 第18-19页 |
·立题的依据 | 第19-21页 |
·共转化 | 第19-20页 |
·转录因子基因 DREB4A 和 W17 | 第20页 |
·RNA 干扰 | 第20-21页 |
·技术路线 | 第21页 |
·研究的内容与意义 | 第21-22页 |
第二章 利用 Gus 瞬时表达建立基因枪转化体系 | 第22-30页 |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22-25页 |
·实验材料 | 第22-23页 |
·实验方法 | 第23-25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25-29页 |
·轰击距离对小麦幼胚的瞬时表达的影响 | 第25-26页 |
·不同金粉用量对小麦幼胚瞬时表达的影响 | 第26-27页 |
·不同质粒用量对小麦幼胚瞬时表达的影响 | 第27-28页 |
·基因枪轰击对小麦幼胚成苗率的影响 | 第28-29页 |
·讨论 | 第29-30页 |
第三章 DREB4A 和 W17 转录因子基因对小麦的遗传转化 | 第30-44页 |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30-35页 |
·实验材料 | 第30-31页 |
·实验方法 | 第31-35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5-41页 |
·目的基因的制备 | 第35-37页 |
·目的基因的遗传转化 | 第37-39页 |
·T0代再生植株 PCR 检测结果 | 第39-41页 |
·讨论 | 第41-44页 |
第四章 小麦成熟胚高频再生基因型筛选及离体再生体系优化 | 第44-54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44-45页 |
·供试小麦材料 | 第44页 |
·培养基 | 第44-45页 |
·种子消毒及接种 | 第45页 |
·成熟胚愈伤组织诱导和分化 | 第45页 |
·数据统计及分析方法 | 第45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45-51页 |
·不同小麦基因型成熟胚愈伤组织诱导及分化能力的比较 | 第45-47页 |
·接种方法对小麦成熟胚愈伤组织诱导与分化的影响 | 第47-48页 |
·不同浓度 Dicamba 对小麦成熟胚愈伤组织诱导与分化的影响 | 第48-49页 |
·细胞分裂素对成熟胚愈伤组织分化的影响 | 第49-50页 |
·干燥处理对愈伤组织分化的影响 | 第50-51页 |
·讨论 | 第51-54页 |
·基因型对成熟胚愈伤组织诱导及分化的影响 | 第51-52页 |
·接种方法对小麦成熟胚愈伤组织诱导与分化的影响 | 第52页 |
·Dicamba 对小麦成熟胚愈伤组织诱导与分化的影响 | 第52-53页 |
·细胞分裂素对成熟胚愈伤组织分化的影响 | 第53页 |
·干燥处理对愈伤组织分化的影响 | 第53-54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63页 |
附录 | 第63-64页 |
致谢 | 第64-65页 |
作者简介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