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禾谷类作物论文--麦论文--小麦论文

冬小麦不同播期农艺性状分析及其抗寒生理研究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2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2-21页
   ·小麦抗寒性研究重要意义第12页
   ·植物抗寒生理特性第12-18页
     ·细胞膜系统稳定性与抗寒性第13-14页
     ·活性氧清除和抗寒性第14页
     ·光合作用和抗寒性第14-15页
     ·胞内渗透调节物质变化和抗寒性第15-18页
       ·糖类物质第15-16页
       ·脯氨酸含量第16-17页
       ·可溶性蛋白第17-18页
   ·小麦抗寒性影响因素第18-20页
     ·品种特性第18页
     ·温光条件第18-19页
     ·发育阶段第19页
     ·播期第19-20页
   ·小麦抗寒性研究存在的问题第20页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20-21页
第二章 播期对冬小麦抗寒性及农艺性状的影响第21-36页
   ·材料与方法第21-22页
     ·材料来源与种植第21页
     ·试验方法第21-22页
       ·试验设计第21-22页
       ·生育期形态性状调查第22页
       ·幼穗分化进程调查第22页
       ·生理指标的测定第22页
     ·数据统计分析第22页
   ·结果分析第22-33页
     ·不同播期品种间越冬期及返青期抗寒性差异第22-29页
       ·越冬期麦苗的生长习性及冻害第22页
       ·不同播期品种间越冬最低温时至返青期生理指标变化第22-29页
     ·不同播期各品种拔节期幼穗发育进程第29-30页
     ·不同播期对品种农艺性状的影响第30-33页
       ·不同播期对品种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第30-31页
       ·不同播期对品种株高构成因素的影响第31-33页
   ·讨论与小结第33-36页
     ·不同品种越冬期及返青期抗寒性第33-34页
     ·播期对不同品种越冬期至返青期抗寒性的影响第34页
     ·播期对不同小麦拔节期发育进程的影响第34-35页
     ·播期对小麦农艺性状的影响第35-36页
第三章 冬小麦越冬及拔节期不同阶段抗寒生理研究第36-45页
   ·材料与方法第36-37页
     ·材料来源与种植第36页
     ·试验方法第36-37页
       ·实验设计第36-37页
       ·测定方法第37页
   ·结果与分析第37-44页
     ·各品种冬季最低温时生理指标与品种幼苗习性之间关系第37-38页
     ·各品种拔节期幼穗分化差异第38-39页
     ·拔节期不同阶段各品种生理指标变化第39-42页
       ·丙二醛(MDA)含量变化第39页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变化第39-40页
       ·可溶性糖(WSS)含量变化第40页
       ·游离脯氨酸(Pro)含量变化第40-41页
       ·可溶性蛋白(Pr)含量变化第41页
       ·叶绿素含量变化第41-42页
     ·拔节期自然降温下各品种冻害情况第42页
     ·药隔期人工低温处理对不同品种的影响第42-44页
       ·药隔期低温胁迫处理对不同品种生理指标的影响第42-43页
       ·低温胁迫处理对各品种产量性状的影响第43-44页
   ·讨论与小结第44-45页
第四章 本研究的主要结论第45-46页
参考文献第46-52页
致谢第52-53页
个人简介第53页

论文共5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YM型小麦雄性不育系KTM3314A育性转换的生理生化机制研究
下一篇:DREB4A和W17转录因子基因对小麦的遗传转化及相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