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2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2-22页 |
·小麦生产在国民经济中的意义 | 第12页 |
·我国小麦生产状况 | 第12页 |
·不同栽培模式的研究现状 | 第12-16页 |
·小麦高产途径的研究 | 第12-13页 |
·小麦冠层辐射特征和光合特征 | 第13页 |
·行距对小麦产量影响的研究 | 第13-14页 |
·密度对小麦产量的影响 | 第14-15页 |
·不同播量对不同基因型小麦产量的影响 | 第15页 |
·不同播量对不同基因型小麦生物学性状动态的影响 | 第15-16页 |
·不同播量对不同基因型小麦植株茎秆结构和抗倒伏性的影响 | 第16页 |
·冷型小麦的外部形态特征 | 第16-20页 |
·冷型小麦的发展过程 | 第16-17页 |
·冷型小麦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 第17-20页 |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20-21页 |
·本研究的内容 | 第21-22页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第22-24页 |
·供试材料 | 第22页 |
·试验设计 | 第22页 |
·观测指标及测定方法 | 第22-23页 |
·数据处理 | 第23-24页 |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 第24-40页 |
·生态生理特征 | 第24-34页 |
·冠层指标 | 第24-30页 |
·地面温度的比较 | 第30-31页 |
·不同处理对叶片生理的影响 | 第31-34页 |
·不同处理对小麦产量性状的影响 | 第34-38页 |
·不同处理对穗粒体积的影响 | 第34-35页 |
·不同处理对单穗粒数的影响 | 第35页 |
·单位面积穗数的比较 | 第35-36页 |
·千粒重的比较 | 第36-37页 |
·不同处理对单穗重的影响 | 第37页 |
·不同处理对产量的影响 | 第37-38页 |
·产量回归模型的建立与分析 | 第38-40页 |
第四章 结论与讨论 | 第40-42页 |
·结论 | 第40-41页 |
·讨论 | 第4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5页 |
致谢 | 第45-46页 |
作者简介 | 第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