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9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9-17页 |
| ·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 第9-10页 |
| ·选题背景 | 第9-10页 |
| ·选题意义 | 第10页 |
| ·文献综述 | 第10-14页 |
|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0-11页 |
|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1-14页 |
| ·研究思路和创新点 | 第14-15页 |
| ·研究思路 | 第14-15页 |
| ·创新点 | 第15页 |
| ·研究方法 | 第15-17页 |
| 第2章 核心概念解析 | 第17-29页 |
| ·榜样 | 第17-20页 |
| ·榜样的涵义 | 第17-18页 |
| ·偶像的涵义 | 第18-19页 |
| ·榜样与偶像的异同 | 第19-20页 |
| ·榜样教育 | 第20-25页 |
| ·榜样教育的涵义 | 第20-21页 |
| ·榜样教育的特征 | 第21-23页 |
| ·榜样教育的功能 | 第23-25页 |
| ·高校德育 | 第25-27页 |
| ·德育的涵义和实质 | 第25-27页 |
| ·高校德育的内涵 | 第27页 |
| ·本章小结 | 第27-29页 |
| 第3章 建国以来我国榜样教育的发展 | 第29-40页 |
|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榜样教育的发展 | 第29-33页 |
| ·20 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榜样教育(1949—1966 年) | 第29-32页 |
| ·“文革”时期的榜样教育(1966—1976 年) | 第32-33页 |
|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榜样教育的发展 | 第33-39页 |
| ·改革开放初期的榜样教育(1976—1992 年) | 第33-35页 |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创建初期的榜样教育(1992—2002 年) | 第35-36页 |
| ·党的十六大以来的榜样教育(2002 年—至今) | 第36-39页 |
|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 第4章 建国以来我国榜样教育分析及对高校德育启示 | 第40-53页 |
| ·建国以来我国榜样教育的分析 | 第40-47页 |
| ·建国以来我国榜样教育的发展轨迹分析 | 第40-43页 |
| ·榜样教育对A 高校大学生的影响现状分析 | 第43-47页 |
| ·榜样教育对高校德育的启示 | 第47-52页 |
| ·坚持榜样教育的真实性,提高大学生道德情感共鸣度 | 第47-48页 |
| ·坚持榜样教育的多样性,为大学生提供道德行为规范目标 | 第48-49页 |
| ·坚持榜样教育的时代性,增强高校德育实效性 | 第49-50页 |
| ·加大榜样教育宣传力度,提升榜样的影响力 | 第50-52页 |
|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 结论 | 第53-54页 |
| 附录 | 第54-56页 |
| 参考文献 | 第56-61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 | 第61-62页 |
| 致谢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