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注释表 | 第13-1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29页 |
1.1 引言 | 第14-16页 |
1.1.1 地震作用 | 第14-15页 |
1.1.2 刚性地基假定 | 第15页 |
1.1.3 土-结构相互作用 | 第15页 |
1.1.4 行波效应 | 第15-16页 |
1.2 土-结构相互作用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6-21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6-18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8-19页 |
1.2.3 土-基础-桥梁动力相互作用研究现状 | 第19-21页 |
1.3 土-结构相互作用的分析方法和试验研究 | 第21-23页 |
1.3.1 分析方法 | 第21-22页 |
1.3.2 试验研究 | 第22-23页 |
1.4 行波效应分析方法 | 第23-26页 |
1.4.1 拟静力位移法 | 第23-24页 |
1.4.2 大刚度法 | 第24-25页 |
1.4.3 大质量法 | 第25-26页 |
1.5 本文的研究目的和主要内容 | 第26-29页 |
1.5.1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26页 |
1.5.2 各章主要内容 | 第26-28页 |
1.5.3 论文框架 | 第28-29页 |
第二章 三维土-结构相互作用时域直接法基本理论 | 第29-44页 |
2.1 引言 | 第29页 |
2.2 地震波 | 第29-31页 |
2.2.1 地震波的特性 | 第29-30页 |
2.2.2 地震波一维波动方程 | 第30-31页 |
2.3 土体的运动 | 第31-40页 |
2.3.1 土体的尺寸及离散 | 第31-32页 |
2.3.2 土体内节点的运动 | 第32-36页 |
2.3.3 透射人工边界节点的运动 | 第36-40页 |
2.4 上部结构的运动 | 第40页 |
2.5 基础的运动 | 第40-43页 |
2.5.1 土体对基础的作用力 | 第40-41页 |
2.5.2 上部结构对基础的作用力 | 第41页 |
2.5.3 基础的运动 | 第41-43页 |
2.6 时域直接法的基本步骤 | 第43-44页 |
第三章 地震波入射单跨桥动力响应 | 第44-69页 |
3.1 引言 | 第44页 |
3.2 计算模型 | 第44-47页 |
3.2.1 单跨桥参数 | 第44-45页 |
3.2.2 单跨桥振型和频率 | 第45页 |
3.2.3 入射地震波 | 第45-46页 |
3.2.4 无量纲频率 | 第46-47页 |
3.2.5 土体的离散化 | 第47页 |
3.3 SH波入射土-基础-桥梁相互作用分析 | 第47-56页 |
3.3.1 CASE1(SH,θ_1 =θ_2=0°) | 第48-51页 |
3.3.2 CASE2(SH,θ_1 =90°,θ_2=0°) | 第51-52页 |
3.3.3 CASE3(SH,θ_1 =0°,θ_2=90°) | 第52-53页 |
3.3.4 CASE4(SH,θ_1 =θ_2=90°) | 第53-55页 |
3.3.5 CASE5(SH,θ_1 =θ_2=45°) | 第55-56页 |
3.4 SV波入射土-基础-桥梁相互作用分析 | 第56-61页 |
3.4.1 CASE6(SV,θ_1 =θ_2=0°) | 第57页 |
3.4.2 CASE7(SV,θ_1 =30°,θ_2=0°) | 第57-59页 |
3.4.3 CASE8(SV,θ_1=θ_2=30°) | 第59-61页 |
3.5 P波入射土-基础-桥梁相互作用分析 | 第61-68页 |
3.5.1 CASE9(P,θ_1=θ_2=0°) | 第62-63页 |
3.5.2 CASE10(P,θ_1=90°,θ_2=0°) | 第63-64页 |
3.5.3 CASE11(P,θ_1 =0°,θ_2=90°) | 第64-65页 |
3.5.4 CASE12(P,θ_1=θ_2=90°) | 第65-66页 |
3.5.5 CASE13(P,θ_1=θ_2=45°) | 第66-68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68-69页 |
第四章 土-基础-桥梁相互作用影响参数分析 | 第69-88页 |
4.1 引言 | 第69页 |
4.2 计算模型及无量纲参数 | 第69-70页 |
4.2.1 计算模型 | 第69页 |
4.2.2 无量纲参数 | 第69-70页 |
4.3 SH波入射单跨桥参数分析 | 第70-76页 |
4.3.1 基础响应分析 | 第70-75页 |
4.3.2 结构响应分析 | 第75-76页 |
4.4 SV波入射单跨桥参数分析 | 第76-81页 |
4.4.1 基础响应分析 | 第76页 |
4.4.2 结构响应分析 | 第76-81页 |
4.5 P波入射单跨桥参数分析 | 第81-87页 |
4.5.1 基础响应分析 | 第81-86页 |
4.5.2 结构响应分析 | 第86-87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87-88页 |
第五章 高原大桥示例分析 | 第88-102页 |
5.1 引言 | 第88-89页 |
5.2 高原大桥设计及震害介绍 | 第89-90页 |
5.2.1 高原大桥设计参数 | 第89页 |
5.2.2 高原大桥震害 | 第89-90页 |
5.3 高原大桥动力响应分析模型 | 第90-91页 |
5.4 位移脉冲入射高原大桥动力响应分析 | 第91-97页 |
5.4.1 SH波入射高原大桥动力响应分析 | 第91-93页 |
5.4.2 SV波入射高原大桥动力响应分析 | 第93-95页 |
5.4.3 P波入射高原大桥动力响应分析 | 第95-97页 |
5.5 实测地震波入射高原大桥动力响应分析 | 第97-101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101-102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02-104页 |
6.1 全文小结 | 第102-103页 |
6.2 展望 | 第103-104页 |
参考文献 | 第104-108页 |
致谢 | 第10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