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视觉显著性的图像质量评价方法研究
中文摘要 | 第3-4页 |
英文摘要 | 第4页 |
1 绪论 | 第7-14页 |
1.1 引言 | 第7页 |
1.2 课题研究背景及其意义 | 第7-9页 |
1.3 图像质量评价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第9-12页 |
1.4 论文的主要工作及内容 | 第12-14页 |
2 人类视觉系统 | 第14-26页 |
2.1 人类视觉系统感知原理和结构 | 第14-18页 |
2.1.1 眼球 | 第15-16页 |
2.1.2 视网膜 | 第16-17页 |
2.1.3 外侧膝状体 | 第17页 |
2.1.4 视皮层 | 第17-18页 |
2.2 人类视觉心理物理学特性 | 第18-22页 |
2.2.1 亮度特性 | 第19-20页 |
2.2.2 对比敏感度 | 第20页 |
2.2.3 色度特性 | 第20-21页 |
2.2.4 掩盖特性 | 第21-22页 |
2.2.5 中央凹视觉 | 第22页 |
2.2.6 多通道特性 | 第22页 |
2.3 LAB色彩空间 | 第22-25页 |
2.3.1 颜色特征 | 第23页 |
2.3.2 颜色空间 | 第23-24页 |
2.3.3 LAB色彩空间 | 第24-25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3 图像质量评价方法概述 | 第26-33页 |
3.1 图像和图像质量的定义 | 第26页 |
3.1.1 图像的定义 | 第26页 |
3.1.2 图像质量的定义 | 第26页 |
3.2 图像质量主观评价方法 | 第26-28页 |
3.3 图像质量客观评价方法 | 第28-32页 |
3.3.1 全参考图像质量评价方法 | 第28-31页 |
3.3.2 部分参考图像质量评价方法 | 第31-32页 |
3.3.3 无参考型图像质量评价方法 | 第32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4 图像质量评价方法的改进 | 第33-43页 |
4.1 结构相似性质量评价方法 | 第33-35页 |
4.1.1 结构相似性和图像质量 | 第33页 |
4.1.2 空域结构相似性指标 | 第33-35页 |
4.1.3 SSIM的适用性 | 第35页 |
4.2 改进的质量评价算法 | 第35-42页 |
4.2.1 主要思路 | 第35-36页 |
4.2.2 基于视觉显著性的加权因子 | 第36-38页 |
4.2.3 亮度测量 | 第38页 |
4.2.4 清晰度测量 | 第38-40页 |
4.2.5 结构对比度测量 | 第40-41页 |
4.2.6 图像质量评价综合指标 | 第41-42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5 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43-52页 |
5.1 图像质量客观评价模型评估准则 | 第43-45页 |
5.1.1 客观评价模型性能判定方法 | 第43页 |
5.1.2 客观评价模型预测准则 | 第43-45页 |
5.2 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45-48页 |
5.2.1 模型测试验证平台 | 第45页 |
5.2.2 拟合图分析 | 第45-46页 |
5.2.3 客观数据分析 | 第46-48页 |
5.3 算法应用 | 第48-51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6 总结与展望 | 第52-54页 |
6.1 全文总结 | 第52页 |
6.2 展望 | 第52-54页 |
致谢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