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4-6页 |
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1 序言 | 第20-26页 |
1.1 背景介绍 | 第20-23页 |
1.2 本文主要内容 | 第23-26页 |
2 网络和非线性动力学基础知识介绍 | 第26-40页 |
2.1 网络的图表示和矩阵表示 | 第26-27页 |
2.2 基本网络模型 | 第27-31页 |
2.2.1 规则网络 | 第28页 |
2.2.2 随机网络 | 第28-29页 |
2.2.3 小世界网络 | 第29-30页 |
2.2.4 无标度网络 | 第30-31页 |
2.3 网络节点重要性度量 | 第31-33页 |
2.3.1 度中心性 | 第32页 |
2.3.2 接近中心性 | 第32页 |
2.3.3 介数中心性 | 第32页 |
2.3.4 特征向量中心性 | 第32-33页 |
2.4 非线性动力学基础知识 | 第33-40页 |
2.4.1 非线性振子 | 第33-36页 |
2.4.2 耦合非线性振子 | 第36-40页 |
3 加权网络的动力学鲁棒性分析 | 第40-56页 |
3.1 引言 | 第40-41页 |
3.2 加权网络下耦合的朗道振子模型 | 第41-42页 |
3.3 数值结果 | 第42-46页 |
3.3.1 无权异质性网络的动力学鲁棒性 | 第42-43页 |
3.3.2 加权异质性网络的动力学鲁棒性 | 第43-45页 |
3.3.3 加权均匀性网络和异质性网络的动力学鲁棒性比较 | 第45-46页 |
3.4 理论分析 | 第46-53页 |
3.4.1 系统全局稳定状态的一般稳定性分析 | 第47-48页 |
3.4.2 异质性网络的鲁棒性理论分析 | 第48-51页 |
3.4.3 均匀性网络鲁棒性理论分析 | 第51页 |
3.4.4 最小临界耦合强度的分析 | 第51-53页 |
3.5 小结 | 第53-56页 |
4 寻找骨架网络的修补匠算法 | 第56-76页 |
4.1 引言 | 第56-57页 |
4.2 模型和方法 | 第57-60页 |
4.3 数值结果 | 第60-67页 |
4.3.1 修补匠算法应用于布尔网络模型 | 第61-63页 |
4.3.2 修补匠算法应用于随机模型 | 第63-65页 |
4.3.3 修补匠算法应用于常微分方程模型 | 第65-67页 |
4.4 网络在不同模型下的骨架网络比较 | 第67-69页 |
4.5 小结 | 第69-70页 |
4.6 附录 | 第70-76页 |
4.6.1 附录A:常微分方程模型下修补匠算法的具体细节 | 第70-71页 |
4.6.2 附录B:裂殖酵母细胞的周期网络的常微分方程模型 | 第71-72页 |
4.6.3 附录C:在常微分方程模型基础上进行粗粒化得到的布尔网络模型 | 第72-76页 |
5 复杂网络上耦合Rossler振子的断断续续周期解窗口和连续周期窗口 | 第76-88页 |
5.1 引言 | 第76-77页 |
5.2 模型描述 | 第77-78页 |
5.3 中等耦合强度下的断断续续周期解窗口 | 第78-82页 |
5.3.1 周期窗口的性质 | 第78页 |
5.3.2 周期解对网络结构的敏感性 | 第78页 |
5.3.3 周期解对初始条件和参数的敏感性 | 第78-82页 |
5.4 弱耦合强度下的连续周期解窗口 | 第82-87页 |
5.4.1 周期窗口和周期解的性质 | 第82-83页 |
5.4.2 周期振子相位的分布规律 | 第83-87页 |
5.5 小结 | 第87-88页 |
6 同步与非同步之间相互转换的控制研究 | 第88-102页 |
6.1 引言 | 第88-89页 |
6.2 模型和控制方法描述 | 第89-90页 |
6.3 数值结果 | 第90-98页 |
6.3.1 非同步向同步的控制转换 | 第90-95页 |
6.3.2 同步向非同步的控制转换 | 第95-96页 |
6.3.3 其它系统中的结果 | 第96-98页 |
6.4 论分析 | 第98-101页 |
6.5 小结 | 第101-102页 |
7 总结与展望 | 第102-106页 |
参考文献 | 第106-116页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116-118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11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