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平矿库下采煤安全影响评价
|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8-12页 |
|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 第8页 |
| 1.2 水体下采煤研究现状 | 第8-9页 |
| 1.2.1 国外水体下采煤研究现状 | 第8-9页 |
| 1.2.2 国内水体下采煤研究现状 | 第9页 |
| 1.3 研究目的和主要研究内容 | 第9-10页 |
| 1.4 技术路线 | 第10-12页 |
| 第2章 研究区自然与地质概况 | 第12-17页 |
| 2.1 研究区自然地理概况 | 第12-13页 |
| 2.2 研究区地质概况 | 第13-14页 |
| 2.2.1 地层 | 第13-14页 |
| 2.2.2 构造 | 第14页 |
| 2.2.3 煤层 | 第14页 |
| 2.3 研究区地表水分布特征 | 第14-15页 |
| 2.4 研究区水文地质特征 | 第15-17页 |
| 2.4.1 含水岩系 | 第15-16页 |
| 2.4.2 隔水层组 | 第16-17页 |
| 第3章 地表移动范围与特征预测 | 第17-47页 |
| 3.1 基本概念介绍 | 第17-18页 |
| 3.2 地表移动规律概率积分法研究 | 第18-31页 |
| 3.2.1 方法简介 | 第18页 |
| 3.2.2 计算公式 | 第18-19页 |
| 3.2.3 开采过程 | 第19-20页 |
| 3.2.4 计算结果 | 第20-31页 |
| 3.3 地表移动规律数值模拟研究 | 第31-47页 |
| 3.3.1 计算方法与模型 | 第31-32页 |
| 3.3.2 计算参数的选取 | 第32页 |
| 3.3.3 计算结果及分析 | 第32-47页 |
| 第4章 地表水渗漏危险性分析结论 | 第47-57页 |
| 4.1 采场上覆岩层变形破坏的垂直分带特征 | 第47-50页 |
| 4.1.1 冒落带 | 第47-48页 |
| 4.1.2 裂隙带 | 第48页 |
| 4.1.3 弯曲带 | 第48-49页 |
| 4.1.4“两带”发育高度的影响因素 | 第49-50页 |
| 4.2 采区覆岩“两带”发育高度计算 | 第50-54页 |
| 4.2.1《三下规程》经验公式 | 第50-52页 |
| 4.2.2 数值模拟方法 | 第52-54页 |
| 4.3 地表水渗漏的危险性评价 | 第54-57页 |
| 4.3.1 含水层之间的水力联系 | 第54-55页 |
| 4.3.2 地表水渗漏危险性评价 | 第55-57页 |
| 第5章 结论 | 第57-58页 |
| 致谢 | 第58-59页 |
| 参考文献 | 第59-62页 |
| 附录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