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航空、航天论文--航空论文--航空制造工艺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航空制造自动化论文

新型五轴混联机床数控系统轨迹控制方法研究

中文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字母注释表第11-12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21页
    1.1 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第12-16页
    1.2 数控系统研究现状第16-17页
    1.3 混联机床轨迹控制关键技术第17-20页
        1.3.1 轨迹插补算法第17-18页
        1.3.2 速度控制算法第18-19页
        1.3.3 后置处理技术第19-20页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第20-21页
第二章 混联机床轨迹插补算法第21-39页
    2.1 引言第21页
    2.2 机床简介第21-22页
    2.3 运动学变换第22-26页
        2.3.1 混联机床的机构简图第22-23页
        2.3.2 运动学逆变换第23-25页
        2.3.3 运动学正变换第25-26页
    2.4 混联机床轨迹插补控制策略第26-27页
    2.5 工作空间轨迹插补算法第27-31页
        2.5.1 传统工作空间插补算法第28-29页
        2.5.2 工作空间刀轴矢量插补算法第29-31页
    2.6 关节空间精插补算法第31-33页
        2.6.1 传统关节空间精插补算法第31-32页
        2.6.2 改进的关节空间精插补算法第32-33页
    2.7 插补算法仿真分析第33-38页
    2.8 小结第38-39页
第三章 混联机床速度控制算法第39-57页
    3.1 引言第39页
    3.2 五轴混联机床速度控制策略第39-41页
        3.2.1 传统五轴机床速度控制策略第39-40页
        3.2.2 五轴混联机床速度控制策略第40-41页
    3.3 五轴混联机床速度控制算法第41-47页
        3.3.1 五段式S曲线加减速基本原理第41-44页
        3.3.2 五段式S曲线加减速实现方法第44-47页
    3.4 连续轨迹段间的速度平滑转接第47-51页
        3.4.1 轨迹转接类型第48页
        3.4.2 轨迹转接速度模型第48-51页
    3.5 仿真验证第51-56页
    3.6 小结第56-57页
第四章 混联机床后置处理模块开发第57-68页
    4.1 引言第57页
    4.2 混联机床后置处理模块的功能与设计原则第57-58页
    4.3 后置处理模块设计流程第58-59页
    4.4 后置处理软件开发第59-64页
        4.4.1 刀位文件处理第59-60页
        4.4.2 代码编译第60-63页
        4.4.3 位移校验第63-64页
    4.5 后置处理加工实验第64-67页
    4.6 小结第67-68页
第五章 全文总结和展望第68-70页
    5.1 全文总结第68页
    5.2 工作展望第68-70页
参考文献第70-74页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第74-75页
致谢第75-76页

论文共7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知识产权保护中的反向工程问题研究
下一篇:基于全译方法论的《一生必去的30个地方》英译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