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绪论 | 第8-18页 |
一、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 第8-9页 |
二、理论依据及研究方法 | 第9-11页 |
三、相关研究综述以及基本概念的界定 | 第11-18页 |
第一章 高中生言语生命意识缺失的写作现状及原因 | 第18-26页 |
第一节 高中生言语生命意识缺失的写作现状 | 第18-23页 |
一、写作态度被动化,言说欲缺失 | 第19-20页 |
二、写作内容单一化,虚假言说 | 第20-22页 |
三、写作目的功利化,写作言语模式化 | 第22-23页 |
第二节 高中生言语生命意识缺失的原因 | 第23-26页 |
一、言说欲受遏制 | 第23-24页 |
二、盲目的模仿与训练 | 第24页 |
三、应试的功利性 | 第24-25页 |
四、教师言语素养偏低 | 第25-26页 |
第二章 言语生命动力学应用于高中写作教学的可行性 | 第26-36页 |
第一节 言语生命动力学符合写作教学与语文教材内容的要求 | 第26-29页 |
一、言语生命动力学符合新课标关于写作教学的要求 | 第26-27页 |
二、言语生命动力学符合语文教材内容的要求 | 第27-29页 |
第二节 有利于高中生的身心发展和写作教学理念的更新 | 第29-32页 |
一、有利于高中生的身心发展 | 第29-30页 |
二、有利于写作教学理念的更新 | 第30-32页 |
第三节 言语生命动力学有利于语文教师言语素养的提升 | 第32-36页 |
一、促进语文教师对言语的热爱 | 第33页 |
二、有利于语文教师丰富自己的言语动机知识与言语价值观知识 | 第33页 |
三、有利于语文教师树立正确的言语价值观 | 第33-34页 |
四、促进语文教师增强自我言语感悟力和言语想象力 | 第34-36页 |
第三章 言语生命动力学应用于高中写作教学的策略 | 第36-54页 |
第一节 处理好教学各主体间的关系,创设良好的言说情境 | 第36-42页 |
一、处理好师生之间的言语生命共同体关系 | 第37-39页 |
二、处理好学生与作品之间的良性循环关系 | 第39-42页 |
第二节 激发学生的写作动机,充分挖掘学生的言说欲 | 第42-46页 |
一、以身作则,语文教师保持对言语的热爱之情 | 第42-43页 |
二、适时的肯定与鼓励学生,增强学生的言说自信 | 第43-45页 |
三、选择适合学生言说的话题 | 第45-46页 |
第三节 归还学生写作的自由,尊重学生的言语个性 | 第46-50页 |
一、遵守语言规范,但不过分恪守语言规范 | 第47-48页 |
二、尊重学生的认知水平,不滥用功利化的权威话语 | 第48页 |
三、放宽写作立意,打破写作标准的束缚 | 第48-50页 |
第四节 奠定良好的写作基础,养护学生的言语生命 | 第50-54页 |
一、丰富学生的言说素材,培养学生的言语想象力与言语感悟力 | 第50-51页 |
二、引导学生投入真情实感,创作自己的文章 | 第51-53页 |
三、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言说习惯 | 第53-54页 |
结语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60页 |
附录 | 第60-64页 |
致谢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