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道路工程论文--路基、路面工程论文--路面工程论文

基于层间接触模型的机场复合道面力学行为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16页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第10-11页
        1.1.1 复合道面第10页
        1.1.2 研究问题的提出和研究意义第10-11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14页
        1.2.1 国外研究现状第11-12页
        1.2.2 国内研究现状第12-14页
    1.3 研究内容和论文框架结构第14-16页
        1.3.1 研究内容第14-15页
        1.3.2 论文框架第15-16页
第二章 复合道面层间结合状态分析指标第16-26页
    2.1 复合道面理论第16-18页
        2.1.1 完全滑动式道面板第16-17页
        2.1.2 完全连续式道面板第17-18页
        2.1.3 不完全结合式道面板第18页
    2.2 加铺层设计考核指标的选取第18-20页
    2.3 复合道面层间结合状态界定第20-21页
    2.4 库伦摩擦模型第21-22页
    2.5 有限元软件中的层间接触第22-26页
        2.5.1 ABAQUS有限元软件简介第22页
        2.5.2 ABAQUS中接触表面的相互作用第22-23页
        2.5.3 ABAQUS中的接触第23-26页
第三章 复合道面有限元模拟方法的验证第26-34页
    3.1 道面结构层参数第26-28页
        3.1.1 地基强度第26页
        3.1.2 弹性模量第26-27页
        3.1.3 泊松比第27-28页
    3.2 荷载模型第28-30页
        3.2.1 机型类型第28-29页
        3.2.2 荷载简化第29-30页
    3.3 建立有限元模型第30-32页
        3.3.1 模型尺寸第30页
        3.3.2 板间接缝传荷模拟第30-31页
        3.3.3 设置层间接触第31页
        3.3.4 设置边界条件第31-32页
        3.3.5 网格划分第32页
    3.4 模型验证第32-34页
第四章 复合道面层间力学分析第34-65页
    4.1 模型参数对复合道面结构的影响第34-44页
        4.1.1 层间结合状态的影响第34-39页
        4.1.2 加铺层厚度的影响第39-40页
        4.1.3 加铺层沥青混凝土模量的影响第40-41页
        4.1.4 水泥混凝土模量的影响第41-42页
        4.1.5 机型影响第42-44页
    4.2 水平荷载对复合道面结构的影响第44-50页
        4.2.1 建立有限元模型第44页
        4.2.2 力学分析第44-50页
        4.2.3 小结第50页
    4.3 加铺层数对路面结构的影响第50-55页
        4.3.1 厚度影响排除试验第51-52页
        4.3.2 加铺层数影响对比试验第52-55页
        4.3.3 小结第55页
    4.4 接缝处疲劳应力分析第55-60页
        4.4.1 建立有限元模型第55-56页
        4.4.2 接缝处应力分析第56-60页
        4.4.3 小结第60页
    4.5 轮载和温度耦合作用对复合道面影响分析第60-65页
        4.5.1 参数的选取和轮辙模型的建立第61页
        4.5.2 复合道面轮辙形成规律分析第61-64页
        4.5.3 小结第64-65页
第五章 多层加铺的复合道面剩余寿命预估第65-81页
    5.1 水泥混凝土道面剩余寿命计算方法第65-69页
        5.1.1 基于民航水泥道面设计逆过程法第65-66页
        5.1.2 美国NCHRP-26疲劳分析法第66页
        5.1.3 波特兰水泥协会疲劳分析法第66-67页
        5.1.4 我国公路水泥混凝土设计法第67-69页
    5.2 沥青道面剩余寿命计算方法第69-71页
        5.2.1 基于我国民航沥青道面设计逆过程法第69页
        5.2.2 基于LEDFAA剩余寿命预估法第69-70页
        5.2.3 基于公路沥青路面设计法第70-71页
    5.3 复合道面剩余寿命预估流程与实例第71-81页
        5.3.1 预估流程第71-72页
        5.3.2 实例分析第72-78页
        5.3.3 建议第78-81页
第六章 结论第81-83页
    6.1 全文总结第81-82页
    6.2 不足和建议第82-83页
参考文献第83-86页
致谢第86-87页
作者简介第87页

论文共8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言语生命动力学在高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
下一篇:Hemin诱导脑红蛋白高表达对脊髓损伤的保护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