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侵犯名誉权的法律分析
中文摘要 | 第2-3页 |
Abstract | 第3页 |
序论 | 第6-9页 |
一、微博侵犯名誉权概述 | 第9-16页 |
(一) 典型案例回顾 | 第9-11页 |
1. 案例介绍 | 第9-11页 |
2. 案例引发的法律问题分析 | 第11页 |
(二) 微博名誉侵权的界定 | 第11-14页 |
1. 微博侵犯名誉权概述 | 第11-12页 |
2. 微博侵犯名誉权的特征 | 第12-14页 |
(三) 名誉权保护与微博言论自由的平衡 | 第14-16页 |
二、微博侵犯名誉权民事责任的承担 | 第16-30页 |
(一) 微博侵犯名誉权的责任主体 | 第16-19页 |
(二) 微博侵犯名誉权的归责原则 | 第19-21页 |
(三) 微博侵犯名誉权的构成要件 | 第21-26页 |
1. 有侵害名誉权的名誉毁损行为 | 第21-22页 |
2. 受害人因名誉毁损行为遭受损害 | 第22-24页 |
3. 微博名誉侵权行为和损害结果之间有因果关系 | 第24-25页 |
4. 微博名誉侵权入主观上存在过错 | 第25-26页 |
(四) 微博侵犯名誉权的抗辩事由 | 第26-27页 |
1. 微博发布者及微博传播者的抗辩事由 | 第26-27页 |
2. 微博网络服务商的抗辩事由 | 第27页 |
(五) 微博侵犯名誉权的民事责任承担方式 | 第27-30页 |
1. 停止侵害 | 第28页 |
2. 恢复名誉、消除影响 | 第28页 |
3. 赔礼道歉 | 第28-29页 |
4. 赔偿损失 | 第29-30页 |
三、微博侵犯名誉权的规制现状 | 第30-39页 |
(一) 英美法系国家微博侵犯名誉权的规制现状 | 第30-32页 |
1. 美国的政府监管与行业自律相结合模式 | 第30-31页 |
2. 英国的行业自律主导模式 | 第31页 |
3. 新加坡的政府管理模式 | 第31-32页 |
(二) 大陆法系国家微博侵犯名誉权规制现状 | 第32-33页 |
1. 德国的严格执法模式 | 第32页 |
2. 韩国的内容管制模式 | 第32-33页 |
(三) 上述国家规制模式的比较 | 第33-34页 |
(四) 我国现阶段微博名誉侵权规制现状 | 第34-37页 |
(五) 我国微博侵犯名誉权规制中存在的问题 | 第37-39页 |
四、微博侵犯名誉权的规制完善 | 第39-48页 |
(一) 健全微博立法工作 | 第39-41页 |
(二) 改革微博侵权诉讼制度 | 第41-43页 |
(三) 推行微博实名制 | 第43-45页 |
(四) 建立微博监管体系 | 第45-46页 |
(五) 完善行业自律制度 | 第46-48页 |
结语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1页 |
致谢 | 第51-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