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27页 |
1.1 研究问题的背景及意义 | 第13-16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3-15页 |
1.1.2 课题研究意义 | 第15-16页 |
1.2 国内外研究概况 | 第16-23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6-20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20-22页 |
1.2.3 国内外研究不足 | 第22-23页 |
1.3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3-24页 |
1.4 研究技术路线 | 第24-27页 |
第二章 可变线路式公交服务特性分析 | 第27-37页 |
2.1 可变线路式公交的服务特征 | 第28-29页 |
2.1.1 可变线路式公交的运行特征 | 第28-29页 |
2.1.2 可变线路式公交的乘客类型 | 第29页 |
2.2 可变线路式公交车辆运行规则 | 第29-31页 |
2.3 可变线路式公交的规划设计 | 第31-32页 |
2.4 可变线路式公交服务使用意向调查分析 | 第32-34页 |
2.5 发展可变线路式公交服务的挑战 | 第34-36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第三章 可变线路式公交的两阶段车辆调度模型 | 第37-46页 |
3.1 可变线路式公交两阶段车辆调度模型 | 第37-40页 |
3.1.1 模型假设 | 第37-38页 |
3.1.2 车辆调度模型及其变量说明 | 第38-40页 |
3.2 算法设计 | 第40-43页 |
3.2.1 第一阶段模型求解算法 | 第40-41页 |
3.2.2 第二阶段模型求解算法 | 第41-43页 |
3.3 数值算例及分析 | 第43-45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第四章 可变线路式公交运营模式的设置条件 | 第46-65页 |
4.1 公交运营模式选择问题描述 | 第46-48页 |
4.1.1 服务区与出行需求 | 第46-47页 |
4.1.2 运营模式 | 第47-48页 |
4.2 公交运营模式选择模型 | 第48-56页 |
4.2.1 系统性能评价 | 第48页 |
4.2.2 常规公交模式分析模型 | 第48-52页 |
4.2.3 可变线路式公交服务仿真模型 | 第52-53页 |
4.2.4 规则(RP)和规则(NRP) | 第53-54页 |
4.2.5 公交运营模式选择模型的建立 | 第54-56页 |
4.3 算例分析 | 第56-63页 |
4.3.1 系统参数设定 | 第56页 |
4.3.2 实验数据 | 第56-58页 |
4.3.3 关键需求密度 | 第58页 |
4.3.4 关键需求密度一基于规则(RP) | 第58-60页 |
4.3.5 关键需求密度一基于规则(NRP) | 第60-62页 |
4.3.6 公交运营模式选择模型的应用 | 第62-63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3-65页 |
第五章 可变线路式公交的定价策略 | 第65-79页 |
5.1 可变线路式公交定价问题描述 | 第66-68页 |
5.1.1 服务区和出行需求 | 第67页 |
5.1.2 公交运营模式 | 第67-68页 |
5.2 可变线路式公交定价问题模型 | 第68-73页 |
5.2.1 服务质量函数 | 第68页 |
5.2.2 常规公交模式分析模型 | 第68-69页 |
5.2.3 可变线路式公交模式仿真模型 | 第69-70页 |
5.2.4 规则(RP)和规则(NRP) | 第70页 |
5.2.5 可变线路式公交定价问题模型的建立 | 第70-73页 |
5.3 定价模型算例分析 | 第73-78页 |
5.3.1 参数设定 | 第73页 |
5.3.2 实验数据对比 | 第73-74页 |
5.3.3 规则(NRP)下的可变线路式公交服务票价结构 | 第74-77页 |
5.3.4 两种规则下的可变线路式公交服务票价结构对比 | 第77-78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78-79页 |
第六章 可变线路式公交的动态站点策略 | 第79-89页 |
6.1 针对被拒绝乘客的运营策略 | 第80-81页 |
6.2 动态站点策略分析模型的建立 | 第81-85页 |
6.2.1 常规公交模式分析模型 | 第82-83页 |
6.2.2 可变线路式公交模式分析模型 | 第83-84页 |
6.2.3 可变线路式公交仿真模型 | 第84-85页 |
6.3 动态站点策略数值算例分析 | 第85-88页 |
6.3.1 对简化服务的分析 | 第85-86页 |
6.3.2 对实例服务的分析 | 第86-88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88-89页 |
第七章 可变线路式公交的车辆调度系统设计 | 第89-97页 |
7.1 车辆调度系统组成设计 | 第90-92页 |
7.2 车辆调度系统特征 | 第92-93页 |
7.3 车辆行驶路径构建算法 | 第93-94页 |
7.3.1 初始行驶路径 | 第93页 |
7.3.2 更新行驶路径 | 第93-94页 |
7.4 实例验证 | 第94-96页 |
7.5 本章小结 | 第96-97页 |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 第97-101页 |
8.1 主要研究结论 | 第97-98页 |
8.2 主要创新点 | 第98-99页 |
8.3 研究不足与展望 | 第99-101页 |
致谢 | 第101-102页 |
参考文献 | 第102-110页 |
附录A 洛杉矶MTA646路可变线路式公交示意图 | 第110-111页 |
附录B 常规公交运营模式的仿真程序代码 | 第111-128页 |
附录C 可变线路式公交运营模式的仿真程序代码 | 第128-155页 |
攻博期间发表论文及参与项目 | 第155-1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