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论文--动物医学(兽医学)论文--兽医基础科学论文--家畜微生物学(兽医病原微生物学)论文--家畜病毒学论文

野毒株狂犬病毒逃避树突状细胞识别的机制

摘要第7-9页
Abstract第9-10页
英文缩略语表(Abbreviation)第11-12页
第1章 前言第12-41页
    1.1. 狂犬病及其危害第12-13页
    1.2. 狂犬病流行病学第13-14页
    1.3. 狂犬病毒病原性特征第14-22页
        1.3.1. 狂犬病毒的理化性质第14-15页
        1.3.2. 狂犬病毒的结构第15-16页
        1.3.3. 狂犬病毒分型第16-17页
        1.3.4. 狂犬病毒基因组特点第17-18页
        1.3.5. 狂犬病毒结构蛋白第18-22页
    1.4. 狂犬病毒感染细胞过程第22-29页
        1.4.1 狂犬病毒结构在感染过程中的作用第23页
        1.4.2 狂犬病毒的细胞受体第23-24页
        1.4.3 狂犬病毒潜在的细胞受体第24-25页
        1.4.4 细胞内吞与狂犬病毒第25-26页
        1.4.5 狂犬病毒穿透细胞膜第26-27页
        1.4.6 狂犬病毒的细胞内转运第27页
        1.4.7 狂犬病毒影响细胞功能促进感染第27-28页
        1.4.8 病毒的核转移第28-29页
    1.5. 细胞免疫与狂犬病毒感染第29-35页
        1.5.1 模式识别受体与病毒感染第29-31页
        1.5.2 C型凝集素受体与狂犬病毒第31-32页
        1.5.3 干扰素信号通路与狂犬病毒第32-34页
        1.5.4 细胞自噬与狂犬病毒第34-35页
    1.6. 狂犬病毒与树突状细胞第35-41页
        1.6.1 树突状细胞表面的病毒受体第35-36页
        1.6.2 树突状细胞对T细胞的调节作用第36-38页
        1.6.3 病毒与树突状细胞的相互作用第38-39页
        1.6.4 树突状细胞在狂犬病免疫中的作用第39-41页
第2章 材料和方法第41-62页
    2.1 材料第41-43页
        2.1.1 毒株与细胞第41页
        2.1.2 主要药品及试剂第41-43页
        2.1.3 培养基第43页
        2.1.4 实验动物第43页
    2.2 方法第43-62页
        2.2.1 表达野毒株磷酸化蛋白或野毒株糖蛋白重组狂犬病毒构建第43-44页
        2.2.2 小鼠bmDCs的分离培养、纯化及鉴定第44-45页
        2.2.3 小鼠bmDCs回输及攻毒保护性实验第45页
        2.2.4 免疫电镜定量分析狂犬病毒表面糖蛋白含量第45-46页
        2.2.5 Western Blotting检测病毒蛋白在细胞中的表达量第46-48页
        2.2.6 相对荧光定量检测细胞因子的相对表达水平第48-49页
        2.2.7 绝对荧光定量检测病毒vRNA、mRNA cRNA的转录水平第49-51页
        2.2.8 绝对荧光定量检测病毒Leader RNA的转录水平第51-52页
        2.2.9 共聚焦显微镜检测细胞融合第52-53页
        2.2.10 脂质体荧光染色检测细胞融合第53-54页
        2.2.11 细胞荧光转化灶单位(Fluorescence focus units,FFU)实验滴定狂犬病毒第54-55页
        2.2.12 荧光抗体病毒中和试验方法检测狂犬病毒中和抗体第55-56页
        2.2.13 抗原刺激树突状细胞及免疫保护试验第56页
        2.2.14 流式细胞术检测体内和体外免疫细胞表性变化第56-57页
        2.2.15 T7体外转录RNA和RNA去磷酸化第57-58页
        2.2.16 RNA转染DCs第58-59页
        2.2.17 糖蛋白亚病毒粒子体外分离第59页
        2.2.18 体外转录翻译合成蛋白质第59-60页
        2.2.19 免疫沉淀第60-62页
第3章 结果与分析第62-96页
    3.1 野毒株狂犬病毒逃避树突状细胞识别第62-79页
        3.1.1 狂犬病毒滴定第62页
        3.1.2 野毒株和实验室毒株狂犬病毒复制的差异第62-64页
        3.1.3 狂犬病毒感染的树突状细胞后树突状细胞表型的变化第64-66页
        3.1.4 狂犬病毒感染的树突状细胞的剂量依赖性检测第66-67页
        3.1.5 狂犬病毒感染的树突状细胞对细胞因子分泌的改变第67-68页
        3.1.6 狂犬病毒刺激的树突状细胞回输小鼠对免疫细胞分化的影响第68-70页
        3.1.7 狂犬病毒刺激的树突状细胞回输小鼠的狂犬病毒中和抗体水平第70-71页
        3.1.8 狂犬病毒刺激的树突状细胞回输小鼠的免疫保护实验第71-72页
        3.1.9 狂犬病毒刺激的树突状细胞回输小鼠对小鼠的致死率第72-74页
        3.1.10 狂犬病毒未抑制树突状细胞的激活第74-79页
    3.2 野毒株糖蛋白降低狂犬病毒感染DCs第79-90页
        3.2.1 抗体亲和力比较第79-80页
        3.2.2 狂犬病毒野毒株糖蛋白降低病毒对DCs的吸附能力第80-81页
        3.2.3 野毒株糖蛋白降低狂犬病毒对DCs入侵第81-83页
        3.2.4 狂犬病毒野毒株糖蛋白降低了病毒与细胞膜的融合第83-85页
        3.2.5 狂犬病毒吸附依赖DC表面蛋白受体第85-87页
        3.2.6 狂犬病毒野毒株糖蛋白表达量低于实验室毒株第87-88页
        3.2.7 野毒株病毒粒子表面糖蛋白少于弱毒株第88-90页
    3.3 野毒株狂犬病毒抑制Leader RNA释放第90-96页
        3.3.1 细胞内野毒株狂犬病毒LeaderRNA转录低于弱毒第90-91页
        3.3.2 体外转录狂犬病毒Leader RNA 及Leader RNA二级结构分析第91-93页
        3.3.3 狂犬病毒LeaderRNA转染激活DCs第93-94页
        3.3.4 狂犬病毒依赖IPS-1信号通路激活树突状细胞第94-96页
第4章 讨论第96-107页
    4.1 狂犬病毒野毒株逃避宿主DCs的识别第96-100页
        4.1.1 树突状细胞在野毒株狂犬病毒免疫逃避中起关键作用第96-97页
        4.1.2 T细胞和B细胞在野毒株狂犬病毒免疫逃避中的作用第97页
        4.1.3 野毒株狂犬病毒糖蛋白在免疫逃避中的作用第97-98页
        4.1.4 狂犬病毒诱导的树突状细胞激活取决于糖蛋白依赖的病毒RNA转录第98-100页
    4.2 野毒株狂犬病毒限制糖蛋白表达的机制第100-104页
        4.2.1 狂犬病毒糖蛋白抗体亲和力比较第100-101页
        4.2.2 野毒株与实验室毒株狂犬病毒糖蛋白序列比对分析第101-102页
        4.2.3 野毒株狂犬病毒降低糖蛋白表达的三种假设第102-104页
    4.3 以树突状细胞为载体的狂犬病细胞疫苗第104-107页
结论第107-108页
参考文献第108-120页
附录第120-122页
致谢第122页

论文共12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南京江宁区协同创新培育低碳新兴服务业产业集群研究
下一篇:中国红十字会内部控制案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