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3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9-10页 |
1.2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第10-12页 |
1.2.1 研究内容 | 第10-11页 |
1.2.2 研究方法 | 第11-12页 |
1.3 可能的创新点 | 第12-13页 |
第二章 相关理论及研究综述 | 第13-22页 |
2.1 新兴服务业相关理论及研究综述 | 第13-15页 |
2.1.1 新兴服务业的概念与特征 | 第13-14页 |
2.1.2 新兴服务业研究综述 | 第14-15页 |
2.2 服务业产业集群相关理论及研究综述 | 第15-16页 |
2.3 低碳经济相关理论及研究综述 | 第16-18页 |
2.4 协同创新相关理论及研究综述 | 第18-20页 |
2.5 研究述评 | 第20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20-22页 |
第三章 南京江宁区新兴服务业发展现状分析 | 第22-34页 |
3.1 文化创意产业 | 第22-24页 |
3.2 软件与信息服务业 | 第24-25页 |
3.3 健康服务业 | 第25-29页 |
3.4 科技服务业 | 第29-31页 |
3.5 现代物流业 | 第31-33页 |
3.6 发展现状评述 | 第33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第四章 江宁区新兴服务业产业集群低碳化分析 | 第34-38页 |
4.1 产业集群低碳化发展的必要性 | 第34页 |
4.2 江宁发展低碳新兴服务业产业集群的SWOT分析 | 第34-37页 |
4.2.1 优势分析 | 第34-35页 |
4.2.2 劣势分析 | 第35页 |
4.2.3 机遇分析 | 第35-36页 |
4.2.4 挑战分析 | 第36-37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第五章 新兴服务业产业集群的协同创新分析 | 第38-53页 |
5.1 新兴服务业产业集群协同创新机制 | 第38-39页 |
5.2 集群企业间协同创新分析 | 第39-44页 |
5.2.1 模型假设 | 第40页 |
5.2.2 过程分析 | 第40-43页 |
5.2.3 结论分析 | 第43-44页 |
5.3 集群企业与院校协同创新演化分析 | 第44-48页 |
5.3.1 基本假设 | 第44-45页 |
5.3.2 模型求解 | 第45-47页 |
5.3.3 结果分析 | 第47-48页 |
5.4 集群企业与政府博弈分析 | 第48-51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51-53页 |
第六章 江宁区低碳新兴服务业产业集群培育对策建议 | 第53-60页 |
6.1 战略定位和总体思路 | 第53页 |
6.2 重点发展内容 | 第53-56页 |
6.3 培育对策建议 | 第56-58页 |
6.3.1 发挥区位优势,大力发展新兴服务业 | 第56页 |
6.3.2 抓住建设生态文明机遇,力推新兴服务业发展 | 第56-57页 |
6.3.3 充分利用基础设施,促进新兴服务业产业集群化发展 | 第57页 |
6.3.4 制定低碳发展标准,促进新兴服务业低碳化发展 | 第57-58页 |
6.3.5 构建良好的合作机制,促进产学研协同创新 | 第58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58-60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0-62页 |
7.1 研究结论 | 第60-61页 |
7.2 研究展望 | 第61-62页 |
致谢 | 第62-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参加的科研项目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