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金融、银行论文--中国金融、银行论文--银行制度与业务论文

中国建设银行应对互联网金融挑战的策略研究

摘要第4页
1 导论第8-11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8-9页
        1.1.1 研究背景第8-9页
        1.1.2 研究意义第9页
    1.2 文献综述第9-11页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第11页
2 互联网金融概述第11-17页
    2.1 互联网金融的定义、特征和模式第11-14页
        2.1.1 互联网金融的定义第11页
        2.1.2 互联网金融的特征第11-13页
        2.1.3 互联网金融的模式第13-14页
    2.2 我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第14-17页
        2.2.1 我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现状第14-15页
        2.2.2 我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趋势第15-17页
3 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影响第17-20页
    3.1 抢夺商业银行市场份额第18-19页
        3.1.1 互联网融资业务的影响第18页
        3.1.2 余额宝类理财产品的影响第18-19页
    3.2 弱化商业银行的支付媒介功能和中介角色第19-20页
        3.2.1 第三方支付平台弱化了传统商业银行作为支付媒介的功能第19-20页
        3.2.2 P2P网贷模式弱化了传统商业银行信用中介的角色第20页
    3.3 改变商业银行传统经营模式第20页
        3.3.1 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影响第20页
        3.3.2 第三方理财销售平台等的影响第20页
4 中国建设银行互联网金融发展现状第20-23页
    4.1 中国建设银行参与互联网金融的模式第20-21页
        4.1.1 利用互联网技术创新金融工具第21页
        4.1.2 利用互联网技术创新商业模式第21页
    4.2 中国建设银行互联网金融发展历程与现状第21-23页
5 基于SWOT模型的中国建设银行发展互联网金融环境分析第23-30页
    5.1 中国建设银行发展互联网金融的优势第23-26页
        5.1.1 资源丰富、综合实力强第23-25页
        5.1.2 具有成熟的风险管控体系第25页
        5.1.3 银行业严格的市场准入机制第25-26页
    5.2 中国建设银行发展互联网金融的劣势第26-29页
        5.2.1 传统业务流程繁琐第26-27页
        5.2.2 经营管理理念相对落后第27-28页
        5.2.3 数据分析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第28页
        5.2.4 业务创新与优化能力严重不足第28-29页
    5.3 中国建设银行发展互联网金融面临的机遇第29页
        5.3.1 巧用数据、完善客户信用评价记录第29页
        5.3.2 拓展客户资源、抢占移动支付领域第29页
        5.3.3 打造新型电商平台、拓展市场空间第29页
    5.4 中国建设银行发展互联网金融面临的挑战第29-30页
        5.4.1 市场份额受到冲击第29-30页
        5.4.2 传统盈利模式面临挑战第30页
        5.4.3 中介支付功能被削弱第30页
6 中国建设银行应对互联网金融的策略第30-40页
    6.1 中国建设银行未来的发展定位第30-32页
        6.1.1 建立综合化、多功能、集约化的经营发展模式第30-31页
        6.1.2 与时俱进搭建网络金融服务平台第31-32页
    6.2 中国建设银行未来的发展思路和措施第32-40页
        6.2.1 寻找互联网企业合作伙伴、寻求共赢第32-33页
        6.2.2 提升内部管理水平第33-34页
        6.2.3 打造全方位金融生态圈第34页
        6.2.4 调整资源配置,构建电子银行价值体系第34-35页
        6.2.5 发挥优势、完善风险管理体系第35-36页
        6.2.6 创新利用移动支付与社交网络第36-37页
        6.2.7 小微企业及零售客户的结构转型第37页
        6.2.8 潜心研究客户的交易数据信息第37-38页
        6.2.9 调整适应互联网金融发展的理念第38-39页
        6.2.10 充分发挥网点的资源优势第39-40页
        6.2.11 与第三方支付机构的深度合作第40页
7 总结第40-42页
参考文献第42-44页
致谢第44-45页

论文共4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建筑物生命周期碳排放因子库构建及应用研究
下一篇:基于概率统计和结构识别的多模型健康监测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