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3页 |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 | 第12-16页 |
1.1.1 湖泊淤泥的产生及危害 | 第12-13页 |
1.1.2 湖泊淤泥的处置方式 | 第13-14页 |
1.1.3 淤泥湿坯在隧道窑的干燥技术 | 第14-15页 |
1.1.4 河道护岸材料 | 第15-16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6-20页 |
1.2.1 湖泊淤泥烧结砖的研究现状 | 第16-18页 |
1.2.2 淤泥湿坯的干燥技术研究现状 | 第18-19页 |
1.2.3 生态河道护岸材料的研究现状 | 第19-20页 |
1.3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20-21页 |
1.4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技术路线 | 第21-22页 |
1.5 本研究的创新点 | 第22-23页 |
第二章 原材料和实验方法 | 第23-35页 |
2.1 湖泊淤泥的预处理工艺 | 第23-26页 |
2.1.1 除杂工艺 | 第23-25页 |
2.1.2 脱水工艺 | 第25-26页 |
2.2 湖泊淤泥的基本性质 | 第26-29页 |
2.2.1 氧化物组成 | 第26-27页 |
2.2.2 矿物组成 | 第27页 |
2.2.3 TG-DSC分析 | 第27-28页 |
2.2.4 颗粒分布 | 第28页 |
2.2.5 微观形貌 | 第28-29页 |
2.3 掺合料的基本性质 | 第29-30页 |
2.3.1 氧化物组成 | 第29-30页 |
2.3.2 颗粒分布 | 第30页 |
2.3.3 发热量 | 第30页 |
2.4 实验设备及测试方法 | 第30-35页 |
2.4.1 实验设备和仪器 | 第30-31页 |
2.4.2 测试方法 | 第31-35页 |
第三章 掺合料改性湖泊淤泥烧结生态驳岸砌块的研究 | 第35-45页 |
3.1 掺合料的选择及配合比 | 第35页 |
3.2 淤泥驳岸样砖的制备过程 | 第35-39页 |
3.2.1 陈化 | 第36页 |
3.2.2 成型 | 第36-37页 |
3.2.3 干燥 | 第37-38页 |
3.2.4 焙烧 | 第38-39页 |
3.3 结果和讨论 | 第39-44页 |
3.3.1 样砖的外观质量 | 第39页 |
3.3.2 线性干燥收缩 | 第39-40页 |
3.3.3 烧失量 | 第40页 |
3.3.4 体积密度 | 第40页 |
3.3.5 抗压强度 | 第40-41页 |
3.3.6 吸水率 | 第41-42页 |
3.3.7 抗冻性 | 第42页 |
3.3.8 矿物组成 | 第42-43页 |
3.3.9 微观形貌分析 | 第43-44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第四章 利用湖泊淤泥和页岩烧结生态驳岸砌块的研究 | 第45-55页 |
4.1 试验方案 | 第45页 |
4.2 结果和讨论 | 第45-54页 |
4.2.1 成型性能 | 第46页 |
4.2.2 烧结样砖的外观质量 | 第46页 |
4.2.3 线性干燥收缩 | 第46-47页 |
4.2.4 烧失量 | 第47页 |
4.2.5 体积密度 | 第47-48页 |
4.2.6 吸水率 | 第48-49页 |
4.2.7 抗压强度 | 第49页 |
4.2.8 抗冻融性能 | 第49-50页 |
4.2.9 矿物组成 | 第50-51页 |
4.2.10 微观形貌分析 | 第51-52页 |
4.2.11 孔结构分析 | 第52-54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第五章 干燥制度对隧道窑淤泥烧结砌块性能的影响 | 第55-63页 |
5.1 隧道干燥窑及试样 | 第55-56页 |
5.2 试验过程 | 第56-57页 |
5.2.1 隧道干燥窑内的温湿度分布及干燥效果调研 | 第56页 |
5.2.2 干燥窑内推车模拟干燥实验 | 第56-57页 |
5.3 结果讨论 | 第57-62页 |
5.3.1 隧道干燥窑内的温湿度分布及干燥效果 | 第57-59页 |
5.3.2 干燥窑内推车模拟干燥实验结果 | 第59-62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第六章 湖泊淤泥烧结驳岸砌块的中试生产 | 第63-70页 |
6.1 原材料和工艺流程 | 第63-64页 |
6.2 制备过程 | 第64-65页 |
6.2.1 混料和陈化 | 第64页 |
6.2.2 成型 | 第64页 |
6.2.3 干燥 | 第64-65页 |
6.2.4 预热 | 第65页 |
6.2.5 焙烧 | 第65页 |
6.3 产品性能检测 | 第65-69页 |
6.3.1 淤泥烧结砌块的外观质量 | 第65-66页 |
6.3.2 石灰爆裂 | 第66-67页 |
6.3.3 体积密度 | 第67页 |
6.3.4 抗压强度 | 第67-68页 |
6.3.5 耐久性 | 第68-69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69-70页 |
第七章 淤泥烧结砌块在生态河道护岸工程中的应用研究 | 第70-80页 |
7.1 河道生态砌块护岸抗侧向力性能研究 | 第70-72页 |
7.1.1 实验仪器 | 第70-71页 |
7.1.2 实验方案和过程 | 第71-72页 |
7.1.3 结果和讨论 | 第72页 |
7.2 淤泥烧结驳岸砌块的耐久性研究 | 第72-76页 |
7.2.1 试样和实验过程 | 第73-74页 |
7.2.2 结果和讨论 | 第74-76页 |
7.3 淤泥烧结驳岸砌块的生态性研究 | 第76-79页 |
7.3.1 试样和实验过程 | 第76-77页 |
7.3.2 结果和讨论 | 第77-79页 |
7.4 示范工程 | 第79页 |
7.5 本章小结 | 第79-80页 |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 第80-82页 |
8.1 结论 | 第80-81页 |
8.2 展望 | 第81-82页 |
参考文献 | 第82-87页 |
致谢 | 第87-8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 第8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