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符号说明 | 第23-2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25-44页 |
1.1 烯烃产业现状 | 第27-31页 |
1.2 煤制烯烃技术评述 | 第31-39页 |
1.2.1 煤气化技术 | 第31-33页 |
1.2.2 甲醇合成技术 | 第33-34页 |
1.2.3 甲醇制烯烃技术 | 第34-38页 |
1.2.4 费托合成烯烃技术 | 第38-39页 |
1.3 煤制烯烃研究现状 | 第39-41页 |
1.4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第41页 |
1.5 研究方案和内容 | 第41-44页 |
第二章 煤制烯烃过程建模和模拟 | 第44-57页 |
2.1 空分单元 | 第44-46页 |
2.2 煤预处理和气化单元 | 第46-49页 |
2.3 水煤气变换单元 | 第49-50页 |
2.4 酸性气体净化单元 | 第50-52页 |
2.5 甲醇合成单元 | 第52-53页 |
2.6 甲醇制烯烃单元 | 第53-54页 |
2.7 费托合成烯烃单元 | 第54-56页 |
2.8 小结 | 第56-57页 |
第三章 煤制烯烃技术经济分析 | 第57-89页 |
3.1 化工技术经济研究方法 | 第57页 |
3.2 化工技术经济分析要素 | 第57-62页 |
3.3 煤经甲醇制烯烃分析 | 第62-76页 |
3.3.1 流程分析 | 第62-64页 |
3.3.2 技术性能分析 | 第64-68页 |
3.3.3 经济性能比较 | 第68-76页 |
3.4 煤基费托合成烯烃分析 | 第76-85页 |
3.4.1 煤基费托合成烯烃流程合成 | 第76-78页 |
3.4.2 烯烃选择性对煤基费托合成烯烃的影响 | 第78-82页 |
3.4.3 二氧化碳选择性对煤基费托合成烯烃的影响 | 第82-85页 |
3.5 碳税对产品成本的影响 | 第85-86页 |
3.6 数据来源及论证 | 第86-87页 |
3.7 小结 | 第87-89页 |
第四章 煤经甲醇制烯烃减排分析 | 第89-101页 |
4.1 二氧化碳捕集、运输和封存过程 | 第89-92页 |
4.2 二氧化碳捕集率和减排成本 | 第92-95页 |
4.3 技术性能分析 | 第95-97页 |
4.4 经济性能分析 | 第97-100页 |
4.5 小结 | 第100-101页 |
第五章 生命周期环境影响和成本分析 | 第101-119页 |
5.1 生命周期评价概况 | 第101-102页 |
5.2 生命周期评价模型 | 第102-112页 |
5.2.1 生命周期边界和功能单位 | 第105-106页 |
5.2.2 生命周期污染物排放数据来源及计算模型 | 第106-110页 |
5.2.3 生命周期成本计算 | 第110-112页 |
5.3 生命周期清单 | 第112页 |
5.4 生命周期环境影响评价 | 第112-115页 |
5.5 生命周期成本分析 | 第115-117页 |
5.6 小结 | 第117-119页 |
第六章 生命周期水资源消耗分析 | 第119-135页 |
6.1 生命周期水耗数据来源及计算模型 | 第119-122页 |
6.2 烯烃生产过程的水耗分析 | 第122-124页 |
6.3 解决煤经甲醇制烯烃高耗水的路径选择 | 第124-132页 |
6.3.1 政策导向促进煤经甲醇制烯烃企业节水 | 第124-125页 |
6.3.2 在沿海区域适度增建外购甲醇制烯烃 | 第125-127页 |
6.3.3 煤经甲醇制烯烃企业内部节水方案 | 第127-130页 |
6.3.4 调节南北区域优势资源 | 第130-132页 |
6.4 替代路线制烯烃水耗情景分析 | 第132-134页 |
6.5 小结和建议 | 第134-135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135-137页 |
参考文献 | 第137-148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148-151页 |
致谢 | 第151-152页 |
Ⅳ-2答辩委员会对论文的评定意见 | 第1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