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前言 | 第8-9页 |
第一章 临床资料 | 第9-12页 |
1. 病例来源 | 第9页 |
2. 病例选择 | 第9-10页 |
2.1 诊断标准: | 第9页 |
2.2 分型标准采用(Schatzker分型) | 第9-10页 |
2.3 纳入病例标准 | 第10页 |
2.4 排除病例标准 | 第10页 |
2.5 剔除病例标准 | 第10页 |
3. 一般资料 | 第10-12页 |
第二章 治疗方法 | 第12-19页 |
1. 术前准备 | 第12页 |
2. 手术方式 | 第12-17页 |
2.1 麻醉方式与体位 | 第12页 |
2.2 手术器械 | 第12页 |
2.3 两种手术方法的手术步骤 | 第12-16页 |
2.4 术后处理 | 第16页 |
2.5 术后康复 | 第16-17页 |
3. 疗效评价方法 | 第17-18页 |
3.1 观察方向 | 第17页 |
3.2 疗效评定的标准 | 第17-18页 |
4. 统计学处理 | 第18-19页 |
第三章 结果 | 第19-22页 |
1. 两组手术时间对比 | 第19页 |
2. 术后早期两组VAS评分及伤肢与健肢肢围差值对比 | 第19-20页 |
3. 骨折临床愈合时间对比 | 第20页 |
4. 两组术后并发症比较 | 第20-21页 |
5. 总体临床疗效分析 | 第21-22页 |
第四章 分析与讨论 | 第22-30页 |
1. 尺骨鹰嘴解剖特点 | 第22页 |
2. 损伤机制及治疗原则 | 第22-23页 |
3. 尺骨鹰嘴骨折的治疗方式 | 第23页 |
4. 关于张力带在鹰嘴骨折中的应用 | 第23-24页 |
4.1 张力带固定方式的评价 | 第23-24页 |
4.2 张力带的材质的评价 | 第24页 |
5. 手法复位治疗鹰嘴骨折的评价 | 第24-25页 |
6. 本观察内固定的特点 | 第25页 |
7. 本观察相关分析 | 第25-29页 |
7.1 手术时机的选择 | 第25-26页 |
7.2 CT三维重建(MPR)及表面遮盖显示(SSD)在手法复位中的作用 | 第26页 |
7.3 本术式及术中操作注意事项 | 第26-28页 |
7.4 术后功能锻炼 | 第28页 |
7.5 中药的内服 | 第28-29页 |
7.6 中药熏洗 | 第29页 |
8. 两种术式的对比分析 | 第29-30页 |
9. 中医治疗原则在本手术中的体现 | 第30页 |
结论 | 第30-31页 |
问题和展望 | 第31页 |
1. 存在的问题 | 第31页 |
2. 展望 | 第31页 |
参考文献 | 第31-34页 |
致谢 | 第34-35页 |
附录 | 第35-39页 |
文献综述 | 第39-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4页 |
作者简历 | 第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