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绪论 | 第14-25页 |
1.1 引言 | 第14-15页 |
1.2 真空断路器与SF_6替代气体研究概述 | 第15-21页 |
1.2.1 真空断路器发展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1.2.2 SF_6气体断路器及SF_6替代气体研究现状 | 第16-19页 |
1.2.3 真空断路器和气体断路器灭弧机理 | 第19-21页 |
1.3 混合断路器的发展研究现状 | 第21-23页 |
1.3.1 混合断路器的发展现状 | 第21页 |
1.3.2 混合断路器的开断机理 | 第21-23页 |
1.4 课题研究意义和需要解决的问题 | 第23页 |
1.5 本文主要内容与章节安排 | 第23-25页 |
2 基于CO_2气体混合断路器动态开断过程仿真 | 第25-40页 |
2.1 混合断路器建模 | 第25-31页 |
2.1.1 真空电弧模型 | 第25-28页 |
2.1.2 CO_2气体电弧模型 | 第28-29页 |
2.1.3 混合断路器仿真模型 | 第29-30页 |
2.1.4 混合断路器结构设计 | 第30-31页 |
2.2 混合断路器开断过程仿真 | 第31-38页 |
2.2.1 真空间隙与CO_2气体间隙的协同作用关系 | 第31-35页 |
2.2.2 分压电容对开断性能的影响 | 第35-37页 |
2.2.3 混合断路器与单一CO_2气体断路器开断特性对比 | 第37-38页 |
2.3 小结 | 第38-40页 |
3 混合断路器开断性能测试平台搭建 | 第40-47页 |
3.1 混合断路器试验样机搭建 | 第40-41页 |
3.2 混合断路器操动机构性能测试 | 第41-43页 |
3.3 合成回路试验系统 | 第43-45页 |
3.4 混合断路器试开断性能试验测试方法 | 第45-46页 |
3.5 小结 | 第46-47页 |
4 基于CO_2气体混合断路器开断性能试验研究 | 第47-61页 |
4.1 基于CO_2气体混合断路器开断性能测试 | 第47-49页 |
4.2 基于不同气体的混合断路器开断性能对比 | 第49-52页 |
4.2.1 两种混合断路器的开断性能对比 | 第49-51页 |
4.2.2 真空间隙击穿时混合断路器的开断特性 | 第51-52页 |
4.3 CO_2气体间隙开断能力的影响因素 | 第52-59页 |
4.3.1 CO_2气体充气压力的影响 | 第54-55页 |
4.3.2 CO_2气体与SF_6气体燃弧特性对比 | 第55-58页 |
4.3.3 气体灭弧室结构的影响 | 第58-59页 |
4.4 小结 | 第59-61页 |
5 气吹式CO_2气体间隙的介质强度恢复特性 | 第61-72页 |
5.1 气吹式CO_2气体灭弧室结构 | 第61-62页 |
5.2 CO_2气体间隙静态介质强度恢复特性测试 | 第62-65页 |
5.2.1 气体间隙静态介质强度恢复测试电路 | 第62-63页 |
5.2.2 CO_2气体的静态介质强度恢复特性试验 | 第63-65页 |
5.3 CO_2气体动态介质强度恢复特性测试 | 第65-71页 |
5.3.1 气体间隙动态介质强度恢复测试电路 | 第66-67页 |
5.3.2 CO_2气体动态介质强度恢复特性试验 | 第67-71页 |
5.4 小结 | 第71-72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72-75页 |
6.1 全文工作总结 | 第72-73页 |
6.2 未来工作展望 | 第73-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80页 |
致谢 | 第80-81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81-82页 |